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软力量

发布时间:2020-04-29 06:42
【摘要】:当今世界,发展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追求,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在传统的观念中,综合国力似乎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上。但近些年来的世界发展轨迹证明: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在多民族国家中甚至是最重要的体现。前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阿富汗的内战、非洲的民族仇杀,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个民族若欲在此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其全体成员凝聚成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凝聚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就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综合国力的涵义、具体要素构成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内涵等,全面阐述了作为“软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凝聚力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和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实际,具体关注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影响。希望此文可以为软国力的深入研究和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论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在一定的政治运作模式中发挥作用,充分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动力系统。它作为一个社会行动者参与了一个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显示了AGIL模式,使其能够起到内聚群力、外御其辱的强大作用。其现实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就国际社会而言,民族凝聚力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力量,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武器,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就国内来说,民族凝聚力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力量,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第二部分: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学术界对综合国力的研究是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化的,自觉地把民族凝聚力纳入综合国力的范畴也是经过人们长期的认识过程的。按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性质可以把综合国力分解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即“硬国力”和“软国力”。民族凝聚力正是软国力当中最核心、最重要、最集中的问题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具体讲有四大主要作用:民族凝聚力对综合国力有维系作用;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榕;;试论两种根本相悖的发展理念及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捷;;切实把握好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J];党建;2011年09期

3 刘强;;民族凝聚力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起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沈其新;田旭明;;坚持中国特色国家结构 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兼论“联邦制”不适合中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7期

5 袁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立魂[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6 王诗成;;日本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促进其高速发展的启示[J];前沿;2011年16期

7 张丰清;;党的自主自信自强思想及其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J];传承;2011年19期

8 须俭;;文化软实力是推动发展的硬道理[J];群众;2011年07期

9 特约评论员;;摒弃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J];当代贵州;2011年21期

10 ;砥砺新征尽从容[J];中国报业;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翌;;以文化的跨越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兼论破除夜郎文化枷锁 为州委“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黄长义;;文化国力论与文化建设的新方略[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3 罗雄;;繁荣群众文化 共建精神家园——回忆胡锦涛同志视察长沙县黄兴镇[A];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霞;;人文奥运对民族凝聚力的促进[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5 张昌满;;民族凝聚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前提[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周俊;;由儒家“气节观”到民族精神现代化[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娟;;小议汉字的民族认同性[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于广琳;;海洋军事文化与海洋权益维护浅析[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于述水;谢建清;;和谐企业文化构建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青岛啤酒为例[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夏汉林;;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州市番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鹏程;重视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迪;文联要承担起文化立市责任[N];桂林日报;2009年

4 中共广安市广安区委书记 蒋英胜;把握方向 明确职责 努力提升伟人故里文化软实力[N];广安日报;2009年

5 卢裕钊;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高社会和谐度[N];潮州日报;2008年

6 张爱平;提升文化“软实力”[N];吉林日报;2009年

7 桂林市农机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 李益民;浅谈“文化立市”的构建[N];桂林日报;2009年

8 李百灵;万和宫: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邦田;文化之花分外香[N];济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刚;地缘科技视角下的国家科技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江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唐政;新中国建立以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历程及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凌昌;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软力量[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瑜玲;当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潇冬;抗战时期民族凝聚力的彰显与特点[D];鲁东大学;2012年

4 白雪;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培育[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秀玲;当代社会转型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温聪;胡锦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超;辽河催化剂厂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扈元春;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扈元春;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和提升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萌;我军现代后勤文化创新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4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44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