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演变、动因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0-05-06 13:20
【摘要】: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能不能成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是一个国家是否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是否具有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联合国外交作为日本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视。所谓联合国外交,是指一个国家“谋求加入联合国的努力或以联合国为舞台,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努力提高本国国际地位,实现某种战略目标的行为和手段。”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在进行积极的联合国外交。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自1956年成为联合国的正式成员后,已经九次当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成为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核心目标。为此,日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联合国改革和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演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初期,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占领,其联合国外交的目标是摆脱被占领地位,重返国际社会。为此,1951年9月,日本在没有与中国、苏联媾和的情况下,与48个国家签订了片面媾和条约——《旧金山和约》,随即于1952年6月向联合国提出了加入申请。但是由于苏联的反对,日本未能如愿。1954年上台的鸠山内阁积极改善对苏关系,1956年10月,两国签署《日苏共同宣言》,日本如愿以偿,于1956年12月18日加入联合国。 在东西方冷战时期,日本联合国外交的目标是提高国际地位,争当政治大国。根据对美国依赖程度的不同,日本这一时期的联合国外交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战略,在外交上低姿态,而东西两大阵营的严重对峙和美国操纵联合国的事实决定了此时日本联合国外交的特点是完全追随美国。主要表现在:追随美国进行反华外交,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积极配合美国的反苏战略;在联合国机构中谋取重要位置,扩大在联合国的发言权。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冷战结束。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而美苏两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受到削弱,同时美苏关系有所缓和。日本在联合国奉行的是有选择的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日美利益一致时,继续奉行追随美国的政策;当两国利益不一致时,则从本国利益出发,力争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外交。具体表现在:继续支持美国抗衡苏联:在联合国裁军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与美国拉开距离;加强对联合国的资金援助。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日本的大国意识增强,联合国的地位也进一步上升,因此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最核心目标定位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在国内大量宣传,进行国民教育,争取支持,同时制定国内相关法案,派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上,日本积极为联合国做出“财政贡献”,,对五大国展开争取支持外交,利用政府开发援助项目,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提供巨额资金争取发展中国家对其谋求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同时努力删除“敌国条款”,倡导并积极推进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占据联合国机构的主导地位,为成为常任理事国扩大影响并进行人员储备。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根本动因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日本的国家利益。具体包括:实现日本在军事领域的突破、确保日本经济繁荣、提高日本国际地位、传播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另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重要性对日本也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50多年来,日本的联合国外交成功与挫折同在。这是由于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利因素包括:日本是联合国的第二出资国、当选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日本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中占据要职人员最多等,联合国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也给日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制约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使其很难得到亚洲邻国的支持,日本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使其国际形象大受影响;日本的联合国改革观太过狭隘,很难得到发展中国家支持;日本国内舆论对加入常任理事国存在分歧;日本对联合国的认识存在严重错位导致一些国家的反感。 对日本“争常”的前景,学术界与政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可以将其概括为大势所趋论、毫无希望论、尚需时日论和难以预测论。笔者认为,日本要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处理好与亚洲各国的关系,保持外交上的独立性,还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而做到以上三点,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日本在近期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希望渺茫。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盛宇;;安理会项下“保护的责任”小组委员会构想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2 韩永莲;;联合国改革:挑战、进程、前景[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3 茅于轼;;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迅速溃败[J];共产党员;2011年13期

4 刘盛宇;;利己主义——保护的责任机制启动困难的根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5 汤杰;;挺进联合国:“国际公务员”专访[J];涉世之初;2006年04期

6 赵建文;;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法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范琳一;;国际新形势下的联合国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会林;卓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倾力打造高层次影视教育体系——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黄会林[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黄莉娜;;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任晓;;中国的国际责任:是什么和为什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王凤兰;;21世纪中国妇女生殖健康发展趋势[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竞;;美国新霸权对全球公共管理的挑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宫本雄二;;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追求新的共通普遍思想[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7 胡增祥;;我国适用国际海事条约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航海学会200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2年

8 覃信源;赖宏达;;《谈网民新闻评论心理》[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媒体为加入常任理事国支招,先让美国点头[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张立;常任理事国之争短期难见分晓[N];检察日报;2004年

3 谷裕;日本竞逐常任理事国[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4 记者 徐风;全面提升我国主导国际标准化活动实力[N];中国质量报;2008年

5 赵卓昀;日本已迫不及待想当常任理事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蒋维胜;我国将积极争取早日成ISO常任理事国[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四大国谋求“常任” 联合国态度“暧昧”[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史诚;确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台前幕后[N];协商新报;2005年

9 吴谷丰;福田新政:构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于青;“书店家的孩子”[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刚;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的日本联合国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2 贾健;英国的联合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3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曲延明;斯大林与联合国的成立[D];外交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定标;印度的联合国外交研究[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10年

2 刘世萍;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演变、动因及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07年

3 明明;从日本“争常”看安理会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关冬宇;冷战后日本ODA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6 韩圣奇;21世纪日本“入常”之路探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铮;21世纪日本争取“入常”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娟;不平坦的日本争常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世勇;日本“争常”的战略文化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梁红泉;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中软权力的运用及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1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51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