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831.2;D833.3;D833.4;D8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宝;王晓帆;;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J];消费导刊;2008年20期
2 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50—80年代为例[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3 夏永玉;刘向南;;新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的演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7期
4 何强;孙平;;从依附到独立:欧洲社会党国际政策的演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树明;;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与阿富汗关系的演变[J];西亚非洲;2011年02期
6 吴新生;冷战后结构现实主义的演变[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7 陈广猛;;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和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许坚,吴茨芳,高海燕;连载之一 新中国的土地立法[J];资源.产业;2002年04期
9 马小红;中国近代法观念的演变[J];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10 张波;;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鸿博;;在亲美独裁者与自由理想之间:冷战时期美国拉美外交政策的悖论(简略稿)[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田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演变及分析[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3 周阳敏;;转移支付的性质——制度资本理论的应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昱;;自发交易所的发展演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闫献伟;夏少敏;;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及未来的价值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新芳;;利用卫星云图对飚线天气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于元勋;;试论编辑概念的历史演变[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9 管弦;;国民党统治时期高校分布的演变及原因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巫锡成;匡邦郁;刘集生;匡海鸥;陈玉慈;;中国养蜂用具演变源流考[A];海峡两岸第四届蜜蜂生物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向祖文;开拓性成果[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红 编译;大选后波兰何去何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本报专稿 何生;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呼声高[N];世界报;2008年
4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解读布什外交政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胡敏;中韩外交政策磋商在扬举行[N];扬州日报;2007年
6 冯武勇;奥巴马称愿与伊朗对话,伊朗说要“观其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专稿 陈铭;澳女总理继续对华友好[N];世界报;2010年
8 冯俊扬;赖斯是“鹰”还是“鸽”?[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柯卉;“德国政府近期不会谋求入常”[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冯武勇;英美关系降温,布朗演讲发修补信号[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卫星;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王春和;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传宇;1902-1927年英国对沙特阿拉伯外交政策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能宝;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于宁宁;大陆联盟体系的存废与俄德关系演变[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恩东;军工复合体与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张爱丽;试析文化因素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建章;论国家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娜;论俄罗斯对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蕴锋;印度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主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文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土耳其外交政策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买买提艾力;试析中国的中东政策[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3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6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