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的美国朝鲜半岛政策析论

发布时间:2020-05-18 16:12
【摘要】:冷战结束后,美国从其全球与东亚战略出发,逐步确立了其在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以这一目标为指导,美国在推行“对朝遏制”、“与韩协调”政策的同时,亦不忘对半岛周边大国推行“边利用、边防范”政策。 一方面,美国视朝鲜为“专制国家”的典型,认定朝鲜为一个“失败国家”,将其列为“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之一。在防扩散方面,美国亦对朝鲜保持高度关注,,强调朝鲜的核开发严重触犯了美国的利益。因此,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朝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基本一致,即综合使用外交、军事、经济三位一体的手段,对朝鲜诱压并举,软硬兼施,谋求最终消除“朝鲜威胁”。不过,由于政策取向和国际环境的不同,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与小布什政府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布什政府采取的是一种被称之为“半岛问题内部化”的政策,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是“接触遏制”政策,小布什政府则采取了“对抗遏制”政策。另一方面,美国视韩国为核心盟友,十分重视发展美韩关系。冷战结束以来,出于巩固与强化美韩同盟关系的考虑,美国长期对韩国推行“协调”政策。然而,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由于冷战后美韩两国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战略利益的不相容性增大,韩国不愿意在朝核问题、驻韩美军调整等一系列事关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对美国做出让步,两国一度摩擦迭起。当然,由于韩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对美国的严重依赖,在朝鲜半岛南北政治和解取得重大突破前,韩国对美国的追随政策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仍将主导朝鲜半岛危机处理的进程,而韩国则将积极谋求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它对美国的追随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限度的。这就决定了美韩“协调”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与此同时,对半岛周边大国,美国则推行“边利用、边防范”政策。这一方面是由冷战后美国的全球与东亚战略思维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它针对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现实的一种“必然反应”。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稳步发展,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半岛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此,美国有着清晰的认识,于是一面“利用”中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晖;胡明远;;从六方会谈美朝态度变化探讨美对朝遏制政策[J];亚非纵横;2008年04期

2 陈宗权;;1954~1979年美中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互动:主动威慑与被动威慑[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戴艳丽;成敏;;美国对韩国“核保护”的历史与现状[J];军事历史;2007年03期

4 刘雪莲;李家成;;冷战后美韩同盟不断强化的深层动因解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金光熙;郝欣;;越南战争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肖康康;;现实主义范式视角中的朝核问题及其未来出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沈文辉;;朝鲜核道路选因与国际环境的调适[J];求索;2009年06期

8 于美华;;美国对朝鲜软了[J];世界知识;2001年16期

9 向冬梅;徐德荣;;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9期

10 王艳;;朝核困局难解[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7 李清河;So Gu Kin;张元生;;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9 李虹;;美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庄佩君;;美国大都市区的行政联合及其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国称已提交安理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柳玉鹏;日首相声称要派兵赴韩救人[N];国防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宝康;朝鲜半岛的亮点[N];人民日报;2000年

4 新华社记者 张锦芳;缓和——朝鲜半岛的主旋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记者 欧阳亮;朝鲜半岛事态升级 安理会紧急磋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李浩源;朝鲜半岛又遇“寒流”[N];中国国防报;2008年

7 庄北宁;日首相又道歉,又要归还韩国文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韩国媒体猜测总统“对话”言论[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外记者 赵嘉鸣 徐宝康 任毓骏 孙东民 本报编辑 王莉;朝鲜半岛乍暖还寒[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徐宝康邋周之然;韩朝将举行第二次首脑会晤[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袁学哲;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刚;朱子学传入朝鲜半岛研究(1290-1409)[D];暨南大学;2012年

4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海燕;试析第二次朝核危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3 李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4 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5 艾玲;冷战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大国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夏路;朝鲜半岛统一模式略议[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韶;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8 刘福江;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润浩;“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其未来[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李文哲;冷战后朝鲜半岛周边大国的政策调整与朝鲜半岛和平统一[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6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6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