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TMD与中美安全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31 00:49
【摘要】: 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保障安全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核心。由于利益的冲突,国家必然面临不同程度的客观威胁,但主观对威胁的认识往往成为影响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在现实政治中,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其它国家的真实意图,一国在面临威胁时往往采取威慑政策,引起它国采取相同的举动,从而引发安全困境,极易导致相互间的军备竞赛。 冷战期间美国主要采取的是依赖于进攻性武器的报复性威慑战略,但是它从未放弃过对战略防御的追求。冷战的结束后,美国借口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美国构成了不对称威胁,不顾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决定研制和部署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并把东亚作为其中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TMD的研制和部署的重点地区,在东亚一些国家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加深了有关国家间的不信任,有可能引发安全困境, TMD在东亚的部署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的严重的威胁,特别是中国的台湾地区有可能被纳入到TMD的防御范围,这将对中美安全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从传统安全观出发中国面临着选择困境,很难找到满意有效的应对之策。以互信和平等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中国摆脱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可以执行一种综合性的应对战略,有效地应对TMD对中美安全关系的挑战。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正清;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建构主义的解析[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2 陶志欢;试论“安全困境”的三种解析[J];社会科学家;2004年05期

3 高丰艳;;东北亚安全困境评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孙守鹏;巴以安全困境及美国的中东政策[J];西亚非洲;2002年04期

5 钟金燕;;对东亚安全困境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6 熊晶;;“安全困境”及其语境下的索马里护航[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7 江涌;价值观·世界观·战略观·安全观——脱离“安全困境”需要“新安全观”[J];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8 李华;;安全困境理论与韩国的政策选择[J];韩国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9 鲍俊林;尚来彬;;对中日安全困境形成原因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耿进昂;;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理论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艳霞;;从上海合作组织解读“安全困境”的缓解[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争取共赢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于迎丽;;核威慑战略的博弈困境及中国的战略选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邝艳湘;;第三世界国家的安全:矛盾与启示[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5 王公龙;;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于迎丽;;东亚安全:模式的困境与出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胡键;;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东晓;;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与中国安全环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光;“战场透明”:新的威慑战略[N];解放军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梁强;中印和局破解安全困境[N];财经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福中 本报实习生 程瑞林;谁是农民工安全困境的幕后推手?[N];工人日报;2006年

4 [美]斯蒂芬·彼得·罗森 罗峰 编译;核威慑战略是否会失效?[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李春生;化解当前食品安全困境的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5年

6 吉原俊井 詹姆斯·霍尔墨斯 本报编译 胡锦洋;中国新的水下核威慑战略[N];世界报;2008年

7 王锁劳;伊拉克短期难破安全困局[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廖先旺;法国:重提核威慑[N];人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专稿 艾栎楠;M—51导弹试射成功 法国战略核威慑再上新台阶[N];世界报;2006年

10 丹尼斯·J·布拉斯库 本报编译 向平;中国的威慑战略[N];世界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卓武;美国因素与日本“修宪之争”及其发展趋势[D];暨南大学;2009年

2 封永平;大国崛起困境的超越:认同建构与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锐;东亚体系转型与中国大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4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郭延军;东北亚环境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磊;TMD与中美安全关系[D];外交学院;2002年

2 段小娟;冷战初期美国对新中国政策中的“威慑战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闫健;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江文彬;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缓解之策[D];暨南大学;2011年

5 党雅贤;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研究党雅贤[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兴然;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安全合作谈安全困境的缓解[D];山东大学;2010年

7 鲍俊林;建构主义解析中日安全困境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8 孟东伟;从朝鲜核试爆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杰;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关莉;核不扩散:9/11后美国核战略的调整[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688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88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