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71.2;D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莲芬;;肯尼迪政府与解决老挝危机的日内瓦会议[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2 郭洁;;冷战与东欧——近二十年国外学界相关代表性研究及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丕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冷战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绍铎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当前日本的冷战史研究概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赵学功;中国国际冷战史研究的里程碑[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徐思彦;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王成至;美国的冷战史新研究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徐思彦;国际冷战史研究在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鲁惜福;“要把核导弹像香肠一样扔出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华东师大教授 沈志华;档案的公布与开放并非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9年
9 梁强;永远难以结束的战争[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特约通讯员 夏锦华;传承文脉 建设国际关系战略分析智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谷雪梅;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和发展(1945-1973)[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齐秀丽;冷战与美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1945-1969)[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纪胜利;美国对芬兰政策研究(1945-1960)[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曲升;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友孙;波兰社会主义演变中的美国因素[D];外交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贝贝;冷战与美国的印度洋政策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红霞;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研究(1949-1961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德锋;美澳同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杨晓成;第二届杜鲁门政府对东南亚的援助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云权;美国对安哥拉政策研究:1961-1976[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长新;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战略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玉兰;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准军事行动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艳;美国对意大利的政策与《对意和约》的签署(1945-1947)[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祥春;冷战初期美国对希腊的援助政策(194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兴广;试论冷战时期美国在能源领域对苏联的遏制政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6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0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