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黎明;冷战后引发国际冲突的新因素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公龙;;国际关系中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倾向的矛盾[J];内部文稿;2000年09期
3 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1年07期
4 陈本红;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文伟;浅析冷战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J];上饶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6 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1年09期
7 舒先林;冷战后大国中东石油之争与中国石油安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罗瑜;;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新高潮[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4期
9 张华中;;专题: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J];历史学习;2008年Z1期
10 于宁宁;于耀洲;;冷战后东北亚地区霸权与均势战略的制衡[J];人民论坛;2012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振江;;“一带一路与国际关系”[A];2018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深圳)论坛——改革开放再出发论文集(中英文双语)[C];2018年
2 金成奎;;试论宋代东亚西亚的国际关系[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3 钱其琛;Yang Zhiyi;;文明对话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A];北京论坛(2004-2015)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集[C];2016年
4 卡伦·明斯特;伊万·阿雷奎恩-托夫特;潘忠岐;;《国际关系精要(第5版)》[A];上海学术报告(2012-2013)[C];2015年
5 王晓秋;;19世纪东亚各国对外意识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胥莉;;试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俞新天;;国际关系中文化作用的理论探讨[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进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几种基本模式[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王奎;;管理的精髓——有效沟通[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保生;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N];解放军报;2003年
2 沈骥如;中新共塑新型国际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郭建平;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N];学习时报;2001年
4 ;让国际关系体系转型更自如[N];人民日报;2013年
5 徐以骅;宗教与当前国际关系的若干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多极化趋势依然明显[N];人民日报;2002年
7 谭雅玲;透视美国经济政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8 钱其琛;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N];人民日报;2004年
9 夏立平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教授;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塑造新型国际关系[N];文汇报;2015年
10 钟声;引导国际关系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雨飞;用公共物品定义“地位”—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和东亚国际社会历史对西方国际关系的批判、翻转[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骏;基于文本挖掘的国际关系网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4 宋秀琚;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涂怡超;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6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10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建平;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域霞;冷战后美国新霸权主义简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GANERDENE LKHAGVAERDENE(珍妮);冷战后蒙俄关系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刘印铁;冷战后韩国的能源战略及其绩效[D];辽宁大学;2008年
5 王前;美国与北约的改造[D];外交学院;2004年
6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志俊;冷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苗红妮;冷战后国家利益的认证与维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尹栾君;新国际关系体系与中国的和平崛起[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佳琪;国际关系教材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pter 9)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5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1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