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与台湾地区“官员”互访解禁与中美关系趋势

发布时间:2020-06-26 07:33
【摘要】:美台官员“互访”是冷战后美台往来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也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继军售问题后所出现的新分歧。学界对美台军售问题给予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但对于美台官员“互访”问题却大多仅作为美台关系的一个附属指标进行观察,极少进行专门的独立的研究。而事实上,军售问题与美台政治关系紧密相关,政治领域的美台官员“互访”问题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军事领域的军售问题。美台官员“互访”既然能够作为美台关系的观察指标,自然也可作为衡量中美关系的尺度。美台官员“互访”在李登辉“访美”之后经历了由实践行为转向寻求“法制化”保障这一过程。随着2018年3月《与台湾交往法案》的通过,美台官员“互访”议题历经25年的层层完善和推动最终成功实现立法。该法案一方面不存在强制约束性的条款,不以美台高层“互访”的实际行为来挑战中国底线;另一方面又是继《与台湾关系法》后30年来,美国首次在涉台政治领域实现的最大立法突破,在制度层面对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步步蚕食。通过将“互访”分为实践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出美台官员“互访”的本质是在上述两方面谋求一种既蚕食中美政治基础,又不至于完全损毁中美关系的“平衡”状态。此次立法实现的原因可分为三重视角进行解读,一是将美国作为一个理性的单一的行为体,《与台湾交往法案》的通过是由于中美战略合作基础的丧失、客观实力差距缩小、大国间的权力转移引起两国关系走向“挤撞”态势的表现;二是从美国的新任行政部门的偏好和特点、决策人群的对华态度入手,可以发现美国国内主流学术圈、政策圈对华态度发生了由“接触”到“对抗”的巨大转变;三是从台当局的“特殊管道”和台湾院外利益集团、游说团体的政治游说思考。通过对25年来美台官员“互访”制度和实践进程的考察、对《与台湾交往法案》通过的原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美国涉台议题的发展,以及由此反映出美国对大陆、台湾政策的转变,以期对中美、两岸关系做出进一步预判。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22.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震远;;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2期

2 陈奕平;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信强;美国国会“台湾联线”个案研究[J];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04期

4 马万义;冷战后美台关系的演变[J];当代亚太;199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敬之(GEORGE K.C. KWAN);第107-112届美国国会涉华议案研究(2001-2012)[D];武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30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30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