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西方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20-07-02 11:30
【摘要】: 西方学者对于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古典主义学派和机 构主义学派。每个学派之中又有若干分支。西方学者的观点各有可取之处,然 而这些理论对于中国外交决策的某个方面的分析或许是合理的,但是却难以运 用于解释整个外交决策过程。 运用宏观微观结合的方式考察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和演变过程或许是最为 全面的。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呈现一种“金字塔”似的建构。在金字塔的底端是省 市级地方外事办公室,中间是外交部、外经贸部、总参、新华社等一些重要外 交运作部门。它们起着收集信息、分析评论和提出建议的作用。外交部则是中 国外交决策机制中最重要的部门。它是信息提供者,还是中国外交政策的解释 者、把握者和主要实施者。外交部内部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政策的决定 过程,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决策的典型特征。 新中国外交决策的重心在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尤其是在国家的最高领导核 心手中。外交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性和外交决策操作过程的相对封闭性,是中 国外交决策机制的明显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参与中国外 交决策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各职能部门在外交决策机构中的地位数度发生调整。 在毛泽东时期和邓小平时期,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展现了不同特点。造成这些变 化的原因既有国际方面的因素、国内政治的因素,还有领导人个性化的特征。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在为中国外交带来了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挑战。影 响中国外交决策的行为体会进一步增多,中国外交决策机制会更加制度化、科 学化。为使中国外交决策机制更加能够适应复杂变化的世界形势,中国必须加 大科研机构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并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D8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运祜;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刘樊德;民族主义与亚洲地区合作[J];当代亚太;2003年02期

3 龚洪烈;俄罗斯外交:历史与现实[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4 冯绍雷;俄罗斯体制转型的发生、路径及其走向[J];俄罗斯研究;2001年02期

5 倪建平;国际恐怖活动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J];国际观察;1999年03期

6 吴前进;华人少数民族问题在国家关系中的特点[J];国际观察;2001年06期

7 门洪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困境[J];国际观察;2002年03期

8 潘亚玲,张春;战争的演变:从寻求生存必需到维护生存质量[J];国际论坛;2002年04期

9 余潇枫 ,贾亚君;国际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与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03期

10 李怀义;亚太安全:概念与模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6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赵绪生;斯大林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3 范洪颖;新世纪初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析论[D];暨南大学;2000年

4 朱玉龙;试析美国的“制度霸权”:从理论上的争论到外交中的揉和[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赵会荣;论俄罗斯外交中的多极化思想[D];外交学院;2001年

6 马宏伟;冷战后东亚安全形势和对我国安全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刘文;当代国际干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伟;浅析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9 黄小勤;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调整及中国的对策[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10 马俊平;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评析[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73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3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