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国际新秩序的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8:30
【摘要】: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关系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着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成为新的严重威胁,核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以及生态环境问题都成为国际社会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为适应国际关系新变化,世界各大国都相继提出了建设新的国际秩序的构想和主张,这源于建立国际新秩序已经成为广大国家的时代任务。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老布什总统时期就提出,建设以民主自由为基石,以美国为领导国的所谓世界秩序蓝图。俄罗斯则主张建立多极、均衡和集体协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提出了系统的国际秩序理论,并在外交实践中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论主张,要求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在20世纪90年代,在江泽民主席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这是对邓小平国际秩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论构想。按照“和谐世界”的理论构想,就是建设政治上民主、安全上和睦、经济上公正、文化上包容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对于国际新秩序建设的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其理论主要依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从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理论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于国际关系的认知逐渐成熟,而且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姿态也更加自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也愿意承担大国责任,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不仅提出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构想,也在外交实践上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大国、周边邻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坚持联合国的核心地位,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参加国际维和、国际反恐、国际防扩散等合作;推动国际机制建设,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国际新秩序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0
本文编号:2739426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海;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轨迹与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5期
2 余精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新秩序观的演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3 陈素权;;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与中国[J];东南亚纵横;2009年08期
4 邱丹阳;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的新因子——恐怖主义[J];东南亚研究;2000年03期
5 赵会荣;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5期
6 杨建英;新时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刘清才;新时期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J];国际观察;2005年05期
8 张家栋;;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J];国际观察;2011年05期
9 裴长洪;;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10 阎学通;评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欣佳;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2 齐尚晓;新中国对当代国际秩序的态度与行为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3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