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使欧美共同敌人消失,昔日那种使欧美谁也离不开谁的强有力的粘合剂日渐失去作用。世界多极力量兴起,朝多极化格局过渡。欧洲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欧美之间磨擦不断,裂痕愈来愈深,而在欧美矛盾之中,首当其冲的即为法美矛盾,法国要根据冷战后欧洲安全形势的新变化,不断调整其在欧洲的战略目标,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要。欧洲一体化进入建设欧洲联盟的新阶段,在推进欧盟经济货币联盟建设的同时,欧盟也加紧推进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共同防务建设。面对新形势下法国对外政策的挑战,1995年希拉克入主爱丽舍宫后,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重点是希望通过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建立与北约的新型关系,并保持安全防务的独立性,同时发展与亚非国家的新型伙伴关系,以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可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力量的欧盟,来与美国抗衡,并且以这样的欧盟为依托,将法国的国际地位相应地提升。 希拉克在任的十二年(1995-2007)中,法美关系波折不断、跌宕起伏,尤其是美英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这一事件更使法美关系跌入谷底,使本就错综复杂的法美关系更蒙上一层阴霾。为了深入地分析整个希拉克时期的法美关系,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纵向的总结与梳理,大体分三阶段分析其表现与特点:一、波浪期(1995-2002)——矛盾与缓和并行;二、冰冻期(2002-2003)——伊拉克战争凸显法美矛盾;三、缓和期(2003 2007)——利益决定外交。细究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分歧,归根结底是由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双方力量的悬殊对比,造成两国各自的战略及目标有很大不同,对国际体系结构的认识和性质也有不同理解,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也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以法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可概括为:世界秩序观的分歧,利益上的分歧,社会因素,法国外交传统以及领导人的个人因素五方面。 尽管希拉克时期的法美关系一波三折,但并没有完全打破法美之间长期以来的伙伴关系。双方的利益虽有冲突,但仍非不可调和,法美有着基本相同的价值观,两国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法美“和而不同”“斗而不破”的“冷同盟”关系性质不会改变。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856.5;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白乙;;案例1 法国骚乱的应急管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2 朱广庆;;在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围城》内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冯坚;希拉克侮辱“新欧洲”[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新华社记者 刘芳;美可能更“硬”,法也不想变“软”[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希拉克庭审戏剧性中止[N];文汇报;2011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希拉克希望一审到底求清白[N];文汇报;2011年
5 驻巴黎记者 郑若麟;埃维昂峰会中国很受关注[N];文汇报;2003年
6 曹华李海钢;法兰西的和平斗士:雅克·希拉克(JacquesChirac)[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记者 吕鸿;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记者张祝基;希拉克举行盛大招待会[N];人民日报;2003年
9 特约记者 王世泰;杜甫和希拉克的地产思想[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新华社记者 刘芳;促多极化,希拉克导演欧俄“蜜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s
本文编号:2743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4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