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7 01:19
【摘要】: 冷战后,随着政治大国意念的膨胀以及新形势下新变化的出现,日本对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较之冷战期间,日本的国家安全防卫政策、方针等诸多方面相对于“和平宪法”来讲有了较大的突破。在尚未就历史问题做出真正反省,且国内一再出现美化二战侵略的情况下,日本对其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调整,引起了周边邻国普遍的担忧和警惕。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冷战期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简要回顾。战后日本采取何种国家安全战略牵动着日本、美国及亚洲邻国这三方面的神经。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日本与美国签定日美安保条约,它成为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起点。凭借此,日本取得了优先发展经济、维护对美关系、缓解邻国疑虑的三重效果。冷战期间,根据国力的恢复和经济实力的壮大,日本对自身的安全战略也进行过调整,但总的来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仍是内向型的,对周边邻国安全并不构成威胁。 第二部分分析了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面对的新变化。冷战后日本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是国际国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对自身安全与否进行主观判断的主要依据;日本国内社会思潮及国民意识的变化,是日本决策层进行安全战略调整的内部原因;美国对日本战略需求的变化,则是日本频频突破“禁区”的外部动力。 第三部分是对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的内容分析。对日本政府来说,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其实质就是给自卫队“松绑”,其目的就是要使自卫队成为一支既能保卫日本本土,又可介入世界、地区安全事务的军队。冷战结束后,日本通过维持和加强日美同盟,并通过一系列新法案的出台,已为自卫队开辟出了一条通向世界范围的道路。 J\硕士学位论文 牲盅夕M旺IR’S TeSIS 第四部分对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日本国 家安全战略的特征已经显露。重新定义日美军事同盟,这仍是新形势下日本国 家安全战略的基础;大力增强自主防卫能力,这是日本政府调整国家安全战略 的核心目标;积极开展军事外交,一则可以借机锻炼自卫队的活动能力,另一 则可以向周边国家显示其自卫队的存在,为其日后介入地区争端做了铺垫。 在最后一部分里,笔者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走势进 行了预测。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对其进行预测的基础,笔者相信日本会继 续保持和加强日美安保体制,并谋求建立新的合作体制;继续增强军队的实力; 继续与美国行使集体自卫权,以修改和平宪法,将军事触角更多的伸向海外。 不可否认,日本在对历史没有深刻反省的前提下急剧扩充军力,对中国来说, 并不是一个福音。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化解这些不利的影响,对此, 笔者提出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夜雨;;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安全政策走向[J];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06期

2 舒桂;;俄罗斯联邦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解读[J];中国信息安全;2016年01期

3 王晓军;;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解读[J];现代军事;2016年02期

4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充满紧迫感[J];领导决策信息;2015年05期

5 闪淳昌;周玲;沈华;;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9期

6 汪嘉波;;挑明美国是威胁,俄罗斯不想忍了——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透视[J];晚霞;2016年02期

7 ;“军事节目与国家安全战略”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J];军营文化天地;2015年09期

8 田立加;;《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解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张秦洞;;筹划国家安全战略应把握的问题[J];国防;2014年09期

10 季澄;柯隆;;评《强大与安全: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战略》[J];国际研究参考;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建斌;;对和平发展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C];2014年

2 石海明;曾华锋;;科技进步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季丽新;;冷战后时代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战略[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崣宪庚;;院长致辞[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5 刘昌孝;;国家药品安全战略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策略[A];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资料汇编[C];2016年

6 张道标;;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7 王传兴;;国际体系权力来源变化视角下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于铁军;;对《普林斯顿报告》的几点解读[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8(总第1 期))[C];2008年

9 金一南;;我为什么要写《苦难辉煌》——由一本书引发的关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下)[C];2011年

10 马燕冰;;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剑;印度设新机构指导战略军购[N];中国国防报;2018年

2 杨罡;敢于创新:大手笔描绘国家安全战略[N];解放军报;2014年

3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新国家安全战略告别“9·11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王佳可;澳大利亚公布国家安全战略[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专稿 李守祥;俄国家安全战略重新思考内外威胁[N];世界报;2005年

6 唐永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大校;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战略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吕德胜;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新意几何?[N];解放军报;2010年

8 张永 杨军;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N];中国国防报;2010年

9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韩旭东;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新特点[N];解放军报;2009年

10 孟祥青;中国国际角色转变与国家安全战略[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爽;“美国至上”:对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一种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2 江英;五十年代党的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3 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学分析(1953-2007)[D];复旦大学;2007年

4 宋继伟;信号分析在国家安全战略风险识别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5 刘彦;应对变化的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1990-2006年)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冯潇然;威慑有效性研究:不同类型比较[D];复旦大学;2014年

7 张波;以色列反恐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8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浦启华;21世纪初期的亚太战略态势与中国国家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国宏;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莉;晚清华侨与国家安全战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芦鹏;九十年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廖生智;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高志垒;“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安全战略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6 缪鹏年;印度瓦杰帕伊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7 铁锴;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透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春雨;“9.11”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郭秀清;印度国家安全战略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史春丽;普京时期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4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4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