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试析中国特色软权力的理论基

发布时间:2020-07-11 11:32
【摘要】:本文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国际规范的供给为研究背景,旨在为理解"中国特色软权力"提供理论基础。笔者首先应用葛兰西学派的政治学理论及新葛兰西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以约瑟夫·奈为代表的主流"软权力"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将"软权力"定义为既在内部构成主导权,又在外部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由笔者所首倡的"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理论将介入对国际政治经济大变革时代硬权力与软权力交互关系的讨论。本文认为,如果中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经济上的高速增长,那么其经济实力的"外溢"效应——特别是在海外援助、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全球议题领域的积极作为——将最终使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行为成为"常态"。由此而来,传统的软权力的概念必将会容纳"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洁敏;;论软权力的基础、条件及其运用准则——兼与陈玉聃先生商榷[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3期

2 冯江;;软权力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国林霞;;中国软权力现状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谢晓娟;;从提升软权力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4期

5 葛明岩;;关于中国软权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7期

6 刘志强;刘迎;;对“软权力”概念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8期

7 李辽宁;;近年来关于软权力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理论导刊;2007年10期

8 王蕾;;中国如何发展软权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9 王蕾;;看软权力视野下的中国崛起[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朱新光;苏萍;;中亚软权力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谷琳;霍滨;;浅议导入软权力塑造我国政府形象的必要性[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晓萍;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看大国软权力的获得[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来永红;美国软权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王胜军;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软权力构建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嘉楠;我国政府管理中的软权力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耿宏;提升国家文化软权力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D];兰州大学;2009年

5 黎红霞;战后日本文化软权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怡;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软权力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安野;中国在非洲软权力问题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房桦;外交视阈下中国软权力的构建思路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9 李倩;软权力视角下的欧盟地中海政策评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任伟;关于应用软权力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思考[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0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50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