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治与冷战后美韩同盟再定义
发布时间:2020-07-15 04:22
【摘要】: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与韩国达成同盟关系,美韩同盟建立之初是防御“共产主义”在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扩张。虽然美韩同盟历经风雨,时至今日依然是半岛地区最为重要的同盟关系,联盟内部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一方面,在本世纪初韩国反美情绪浪潮将美韩同盟推到了风口浪尖;另一方面,出于对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以及对待同盟态度不满,美国也开始着手调整驻韩美军并评估美韩同盟的价值。 韩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按照时间来划分:冷战期间,国内政治力量是单一的保守派,国内政治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保守主义在韩国本质上是一种希望最大程度地维持现状并反对激变的倾向通过“群体性”、“地域性”和“代沟”将保守力量划分为不同的党派,他们在具体政策上有所矛盾。冷战结束后,韩国国家实力提升促进了国内政治生活的开放。金大中与卢武铉先后当选总统使国内的进步力量逐步壮大并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韩国政治民主化与经济成就催生了国内的反美主义,虽然反美主义无法动摇美韩同盟,但是对美韩同盟双方的利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韩国由于地缘政治位置在历史上对于外交政策的选择余地比较有限,卢武铉的“地区平衡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其并未产生应有的效果;美国在冷战之后意识到美韩同盟不能仅限于针对特定出现的传统威胁,因此小布什政府时期开始就对美韩同盟价值进行评估,对驻韩美军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美韩同盟是一个建立在“威慑平衡”与“权力平衡”的非对称性同盟,双方在面对朝鲜半岛可能的前景,同盟关系正在向“利益平衡”与“安全平衡”转型。美韩同盟的功能需要根据地区环境的变化进行重新的定义,而针对驻韩美军的角色转变,美国一方面不会愿意放弃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驻韩美军最近几次的调整证实了美韩同盟的再定义将要求同盟向着“地区化”的“平衡者”角色转变,驻韩美军则将扩大其行动范围,旨在更加有效地拱卫其东北亚地区的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871.2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红;;东南亚国内政治对中国经济外交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2 陈建波;张景全;;朝鲜半岛新危机与美国东北亚同盟体系新变化[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3 王伟;;美国政界“潜规则”[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6期
4 王召东;;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两重比较——读《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有感[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5 ;稿约[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韩旭东;;干预利比亚的西方“红白脸”[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7 沈逸;;萨科奇的利比亚难题[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
8 杨伯江;;平成维新[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9 钟飞腾;张洁;;雁型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10 韩锋;;吉拉德:“大选指向”的女总理[J];w
本文编号:275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5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