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光;;美国新国防战略:调整以往反恐战略 视中俄为战略对手[J];国防科技工业;2008年09期
2 戴亮;倪海宁;;布什政府的“最后”报告——解读美国2008年度《国防战略报告》[J];环球军事;2008年16期
3 周建明;从塑造、反应和准备到阻止、威慑和击败──美国1997年与2001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比较[J];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4 王伟男;周建明;;从“国防转型”到“转型外交”——演变中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2期
5 李仲良;;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研究[J];现代情报;2008年12期
6 冯志强;试论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与反霸权思想的创新与发展[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7 韩志斌;;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亚非战略[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7期
8 钟华;;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国家科技安全战略[J];国防科技;2007年11期
9 李成;;关注日本国家战略的研究[J];全国新书目;2010年07期
10 施远江;;哈国通过1999~2005年国家安全战略[J];中亚信息;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国新;;20世纪60年代战备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秦军;;论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国;;我国救灾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刘大军;;科学发展观·安全战略·国防建设[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华祥;萧诗彪;;陈文龙《复元将唆都书》解读[A];海峡两岸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研究论文集[C];1998年
6 邵秀英;;论西部开发中的国家安全环境与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陈培坤;;陈文龙抗元事迹[A];海峡两岸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研究论文集[C];1998年
8 顾国富;秦长畦;董中朝;史聿元;齐秀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范研究[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郑通汉;;论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安全预警[A];2003年专家论坛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孟华;世界仍不太平 合作方能共赢[N];解放军报;2009年
2 李大光;国家安全战略[N];战士报;2003年
3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韩旭东;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新特点[N];解放军报;2009年
4 中国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报特约撰稿 李抒音 柳玉鹏;台前幕后 解读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5 唐永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大校;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战略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吕德胜;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新意几何?[N];解放军报;2010年
7 张永 杨军;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N];中国国防报;2010年
8 韩建军;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看重能源[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驻美记者 宰飞;美国家安全战略:变调不变质[N];解放日报;2010年
10 [美]新美国安全中心/文 罗峰/编译;“凤凰倡议”谋划美国新战略[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功利;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学分析(1953-2007)[D];复旦大学;2007年
4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戚尔达;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时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订[D];复旦大学;2011年
6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玛斯拉(Maseray Ngadie Rogers);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政治影响(1998-2008)[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联明;后“9·11”时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逄爱成;冷战后美元霸权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鹏;冷战后美国国防战略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莉;晚清华侨与国家安全战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雷雪娇;北约东扩后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4 何玉阳;内贾德执政以来的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丽群;“9·11”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6 张建辉;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龙桦;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8 邢国宏;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戚兴元;冷战后影响美国对台军售的主要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张艳萍;艾森豪威尔政府军备控制政策(1953-1956)[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8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5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