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朝政治外交关系研究(1949-2009)

发布时间:2020-07-23 06:37
【摘要】: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两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历练,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地立足于两国之间特殊的传统友谊的基点,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准则,坚持全面而可持续的政治外交战略,在中朝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选题结合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从中朝两国共同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开始,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尤其是参鉴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通过考察不同时期中朝两国国家关系的特征,重点探讨中朝建交后一波三折的两国政治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各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受到意识形态的极度影响,中国与苏联、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方面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一道直面美国的“遏制”,一面又要稳固新生政权,所以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此间,中朝关系十分密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军事干涉,并将战火直接引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沿岸,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凝成了中朝友谊。 1953年11月,中朝两国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又向处于战后恢复经济期的朝鲜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帮助朝鲜重建经济。1961年7月,中朝两国缔结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战略同盟关系。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在整个文革期间,中朝关系处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低潮。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同时,中国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国家安全形势,摆脱“孤立”的地位,逐渐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中朝关系也进入平稳时期。80年代,朝鲜与中国加大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两国高层领导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等方面的代表团频频互访,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时期,中朝两国关系的发展比较顺利。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不再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更加突出了和平外交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加速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与各周边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展为以经济合作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后,中国保持了低调姿态,并没有直接介入,但中国在关注之余也在积极地发挥着比较特殊的协调作用,即希望美朝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核问题。1992年8月,中韩建交,中朝两国关系一度处于胶着状态,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90年代末,尽管国际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给中朝关系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中国仍然始终强调中朝之间的传统友谊,一直致力于中朝关系的友好发展,努力为两国间全面改善和发展关系营造着良好的氛围,这样,两国关系逐渐走出低谷,并且逐步由同盟关系向伙伴关系转变。 进入新世纪,两国间的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密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中朝两国关系也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新型国家关系。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中国为实现半岛的无核化与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积极搭建六方会谈这一有效平台,为朝鲜半岛无核化做出了积极主动的外交努力,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积极斡旋的重要角色,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六方会谈一再陷入僵局,但是它仍然是各方认同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有效机制。 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亦是中朝双方近年来就双边关系而言极具重要意义的一年,两国政府将这一年确定为“中朝友好年”,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对于中朝关系的重视和定位。然而,朝鲜核问题的迂回反复不仅对东北亚地区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给中朝关系带来了微妙变化。朝鲜在2009年连续发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核问题成为了影响中朝关系的重要变数。尽管如此,继续重视中朝传统友谊、维护半岛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更加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目前,中国的穿梭外交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在中国的努力下,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希望会再现曙光。中国仍将继续支持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南北并重”的基本策略不会改变,重视朝鲜在中国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会改变。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今后整个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保持中朝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则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必然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9.312.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学哲;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玲;冷战前后中朝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倪悦;中朝关系的形成、特征和新变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6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