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日公使馆升格事件评析(1908-1935)

发布时间:2020-08-07 12:03
【摘要】:中日公使馆升格问题最早是由唐绍仪在1908年访问日本时提出,日本政府以时机尚不成熟为由婉言拒绝。日本虽在1924年制定了驻华公使馆升格的方针,然因中国局势的动荡,致使中日两国公使馆升格计划一直未能实现。此后数年间,中国政府一直积极主动地与日本政府进行协商,希望两国能够尽快将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并借此改善紧张的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关系极度恶化,日本在东亚地区势力的急剧扩张也开始引起英美等国的重视。对日本来说,国际外交上的失败使其逐渐处于孤立无援的外交局面之中。因此,日本试图通过制造“中日亲善”的虚假局面,进一步缓和国内外的紧张局势,并借此掩盖其侵略的真正目的。中日公使馆升格则作为“中日亲善”最有力的证明再次被提上日程。此时又恰逢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展现出友好的外交态度,中日两国政府权衡利弊,终于在1935年5月17日同时宣布将两国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纵观中日公使馆升格的历史进程,其中蕴藏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公使馆升格不仅是两国之间简单的外交文书的交换,在一定层面上更反映出两国之间亲密的外交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公使馆升格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外交问题,俨然已成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此外,西方列强作为在华既得利益者,直接参与到中日公使馆升格的过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公使馆升格的进程。本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以日本外务省文件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出中日两国关于公使馆升格问题交涉的全过程;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日本内部对此问题的看法、列强在驻华公使馆升格问题上的态度,以及中日两国之间遗留的领土争端问题;第三部分从中日两方面分析促使双方完成公使馆升格的背景及原因;第四部分是对中日公使馆升格后的评价,它促使英美等国将驻华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表面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事实上并未触及本质问题。中日公使馆升格并未改变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此后的中国仍处于国际外交体系的被动局面之中。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家猛;张荆红;;试析战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失败的原因[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郭飞平;段金生;;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柳岳武;;犯越与防范——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监犯管理研究[J];东方论坛;2012年02期

4 张冬辉;;南京国民政府监察使制度探析[J];求索;2012年12期

5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监所教诲政策研究[J];东方论坛;2013年03期

6 邱松庆;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金融体系[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06期

7 周念忠,祝灵君;从政治发展看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J];探索;1999年01期

8 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9 叶碧星;十年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特点[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张宝海,徐峰;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宗教法规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2 谭新喜;谭备战;;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学校军训(1927—1937)[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游海华;;如何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局改科”——以江西、福建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周斌;;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过革命外交政策吗?——兼论二三十年代“革命外交”话语的演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6 徐娟;;试评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童子军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薛毅;;1936年《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签订的作用与影响[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熊沛彪;;论七七事变时期日本的“不扩大方针”——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新喜;李明磊;;南京国民政府一次失败的文化现代化举措——以1929年江苏宿迁小刀会民变风波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顾景高;;毋忘祖国屈辱史[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河南财经学院彩票研究所所长 冯百鸣;民国时期的航空公路建设奖券[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专栏作家 李开周;涨价归公[N];中国经营报;2013年

3 曹东;南京国民政府最后一任检察长[N];检察日报;2014年

4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侯欣一;覃振和他的司法改革方案[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杨跃进;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准备[N];团结报;2000年

6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我国近代司法实践与问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D];云南大学;2010年

2 孙冰;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录任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秀莉;南京国民政府发行准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傅荣校;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8—1937年)行政机制与行政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莉;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单冠初;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关税自主权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3年

9 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维忠;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僚构成之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海林;抗战胜利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外交(1945—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程晴;国民党忠诚党员王子壮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徐文娟;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农村基层政治参与[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郝晓鑫;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喇嘛教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李东玉;1927-1937年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耀鹏;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研究(1946-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明;南京国民政府邮电检查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丁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范一荷;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的反贪污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783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83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