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山东人视角下“威案”相关问题争议研究(1922-1924)

发布时间:2020-08-21 12:19
【摘要】:1922—1924年间,中英双方就威海卫收回问题展开交涉。此时的威海卫已经具备了理论和法律上的收回条件,亟待收回。但是,英国却提出“有条件归还”,而威海卫交涉督办梁如浩又拟同意英国的条件,这就触及了山东人在主权上的敏感点。加之山东省内民族情绪激荡、国民外交运动高涨,山东人便对此事产生了争议。这场争议的双方是大部分山东人和陈干。双方争议的两个重点问题在于:是否坚持将威海卫无条件收回和惩撤经办人梁如浩。大部分山东人坚持认为,应该无条件收回威海卫,否则宁作悬案;并且梁如浩在交涉中不能坚持底线,实为卖国之罪人,应请政府早日惩处。而曾参与过青岛交涉的陈干却以为,此事应该“得了则了”,将威海卫尽早收回,以免威海卫再蹈青岛之失;且梁如浩的交涉尚有可取之处。此外,国内其他力量也十分关注威海卫交还情况,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山东人的意见基本一致,但由于各方立场不同,其态度又有差异之处。山东人对“威案”相关问题的争议,既是1920年代国民外交运动的一部分,又是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因此,它带有国民外交发展中的某些特点,如民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民众在争议中对于英国帝国主义的认识不断加深、参与运动的民众群体愈加广泛等。当然,这场争议有利亦有弊:他们在收回威海卫时的各项活动,成功地给政府施加了舆论压力,其所作努力体现了山东人以民族主义为内核的爱国情怀,这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威海卫的交还成为悬案,虽是因英国有意拖延,但与山东人在此事上的不断争议和民意施压也难脱关系。威海卫成了青岛第二,主权徒让英国七年,留下一段外交伤心史。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29.561;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栋;20世纪20年代“不平等条约”口号之检讨[J];史学月刊;2002年05期

2 牛淑萍;艰难的回归之路:中国收回威海卫始末[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本森;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斌;废约运动与民国政治(1919-1931)[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向群;身在京华,心系齐鲁[D];山东大学;2009年

4 印少云;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外交运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思敏;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1921.6~1922.2)[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9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99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