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美国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2:24
【摘要】: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联合国日益受到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安理会作为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机构,其改革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许多成员国认为安理会已越来越不能反映当今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理会缺乏广泛的代表性。1945年联合国刚成立时,安理会虽只有11个理事国,但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和的20%;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增加到113个,安理会理事国增加到15个,约占会员国总数的12%;而今天联合国会员国总数已达192个,按比例只占将近8%。二是安理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冷战时期,美苏利用否决权轮番控制安理会,使安理会几乎瘫痪。因此,冷战结束后,人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各大国家和集团纷纷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各种关于安理会扩大的方案,如拉扎利方案、名人小组报告、四国联盟方案等。但是,方案虽多,由于种种原因各国互不退让,针锋相对,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迄今仍未达成一致。 事实上,在安理会改革中,美国的态度和政策是举足轻重的,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力量是任何国家都无法超越的。从美国近年来的立场与运用的种种策略手段可以看出,美国对安理会改革兴趣索然,对安理会的扩大更是态度消极,对否决权的扩大则毫不含糊地坚决反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则积极支持安理会改革。其实,对改革最热心的国家应属德国和日本。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德日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际上的经济大国。它们希望能尽早成为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从而获得政治大国地位。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方案能够获得各成员国的一致通过。 安理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多国家的利益,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安理会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世界各国希求和平与进步的人们希望安理会改革能够早日取得成功,也希望改革后的安理会更加民主、更具有代表性、更为高效。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燕;明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程序与决策——以对日本的影响为中心[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吴妙发;四国联盟“入常”为何渺茫[J];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5年01期

3 李才义;;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陷入僵局[J];领导文萃;2005年11期

4 李英;联合国改革走向何方?[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8期

5 张海滨,李岩松;安理会改革回到渐进的轨道上[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27期

6 杨志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前景尚不明朗[J];世界;2005年05期

7 钱文荣;安南联合国改革报告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韩永莲;;联合国改革:挑战、进程、前景[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9 亓成章;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思考[J];理论前沿;1998年13期

10 江涛;;联合国改革难度有多大[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彭沛;;联合国改革与中国的外交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4 ;党的对外工作6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开创富有时代特征的党际外交新局面——党的对外工作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6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7 吴日焕;;冷战后的中国对非洲政策及实践[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忠发;“中国立场”剑指联合国改革“误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覃里雯;安理会改革:机遇留给中国[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杨志望;增常改革对立双方未能达成任何妥协[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穆方顺;为安理会改革意发起外交战[N];光明日报;2004年

5 外交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郑启荣;在改革中求得更大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6 王宏苗;安理会改革引发联合国分裂?[N];解放军报;2005年

7 杨志望;安理会改革势头放缓[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杨志望;中方立场为安理会改革校正方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高祖贵;联合国发展进入新时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顾玉清;联合国在改革中前行[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毛瑞鹏;维护决策权与平衡主要对手:美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伟;《联合国宪章》宪法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正选;全球治理中的巴哈伊国际社团[D];复旦大学;2012年

8 肖刚;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的日本联合国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9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芹芹;冷战后美国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周小跃;冷战后中美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之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韩美梅;试论美国对日本“入常”的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4 孙艳;联合国改革:组织有效性视角的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白雪;试析统一后德国的联合国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袁铮;21世纪日本争取“入常”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轶颖;论日本“争常”的背景、路径和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刘军华;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D];湘潭大学;2003年

9 韩宇;试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6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06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