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日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2:40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与外交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互动关系。经济外交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博弈的主要手段。中日两国都积极以经济外交方式,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两国同处东亚,地缘战略存在竞争,经济交往合作日益密切,因此将两国的经济外交进行比较研究具有极强的可比性、关联性。 笔者在研究两国经济外交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有关外交政策、外交事件和对外经贸政策和活动等基础资料和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归纳、分类、图例和比较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以点和面结合的方式,并以唯物辩证主义为指导,对中日经济外交进行多维度的对比研究。 文章共分六个篇幅。其中,第一章为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经济外交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然后对经济外交的功能、形式和具体表现进行了表述,指出经济外交的实质就是经济外交政策和行为的统一,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随后,简要回顾了两国经济外交的产生和发展,为文章进一步展开比较分析提供了理论的铺垫和时代背景的交代。第二、三、四、五章主要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维度的实践和理念对两国的经济外交进行了演绎和对比。具体而言,第二章是对比中日两国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展开的经济外交。通过对比中日对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政策与行为,指出两国在冷战后所面临的政治任务的不同: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促进祖国统一,而日本则积极谋求政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829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
1.1 经济外交问题的产生
1.2 经济外交的作用与表现
1.3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
第二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2.1 中国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经济外交
2.1.1 大国经济外交
2.1.2 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
2.2 日本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经济外交
2.2.1 意识形态浓厚的经济外交
2.2.2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联合国外交
2.3 比较
第三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3.1 中国为实现安全目标的经济外交
3.1.1 构建周边安全机制
3.1.2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2 日本为实现安全目标的经济外交
3.2.1 谋求军控发言权
3.2.2 构架亚太均势格局
3.3 比较
第四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经济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4.1 中国为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外交
4.1.1 能源外交
4.1.2 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经济机制
4.1.3 与西方大国经贸外交
4.2 日本为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外交
4.2.1 能源博弈
4.2.2 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4.2.3 重视西方经济合作机制
4.2.4 争取非洲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4.3 比较
第五章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理念的比较
5.1 传统文化思想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2 对外战略模式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3 意识形态因素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4 国家战略目标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第六章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的绩效分析
6.1 中国经济外交的成就
6.2 日本经济外交的问题及分析
6.3 日本经济外交的借鉴意义
6.4 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承诺书
本文编号:2829742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829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经济外交的基本理论
1.1 经济外交问题的产生
1.2 经济外交的作用与表现
1.3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
第二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2.1 中国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经济外交
2.1.1 大国经济外交
2.1.2 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
2.2 日本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经济外交
2.2.1 意识形态浓厚的经济外交
2.2.2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联合国外交
2.3 比较
第三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3.1 中国为实现安全目标的经济外交
3.1.1 构建周边安全机制
3.1.2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2 日本为实现安全目标的经济外交
3.2.1 谋求军控发言权
3.2.2 构架亚太均势格局
3.3 比较
第四章 中日两国为实现经济目标而展开经济外交
4.1 中国为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外交
4.1.1 能源外交
4.1.2 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经济机制
4.1.3 与西方大国经贸外交
4.2 日本为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外交
4.2.1 能源博弈
4.2.2 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4.2.3 重视西方经济合作机制
4.2.4 争取非洲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4.3 比较
第五章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理念的比较
5.1 传统文化思想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2 对外战略模式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3 意识形态因素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5.4 国家战略目标对经济外交理念的影响
第六章 中日两国经济外交的绩效分析
6.1 中国经济外交的成就
6.2 日本经济外交的问题及分析
6.3 日本经济外交的借鉴意义
6.4 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承诺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长久;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J];和平与发展;2000年01期
2 ;南华早报入股国Qg财经网站[J];出版经济;2000年02期
3 ;人民日报文艺部与本刊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讨论提高城市雕塑质量问题[J];美术;1987年01期
4 金熙德;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定位与演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5期
5 冯昭奎;日美经济:20世纪90年代截然不同的表现[J];太平洋学报;2001年04期
6 林晓光;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与ODA[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82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2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