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时期的中苏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829.5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苏关系的蜜月期(1954-1957)
第一节 蜜月期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一、“冷战”的世界格局促使中苏关系得以加强
二、中苏两国的共同选择
第二节 蜜月初期的中苏关系
一、赫鲁晓夫调整对华政策,中苏进入相对亲密的状态
二、相对亲密状态下隐藏的问题
第三节 蜜月后期的中苏关系
一、意识形态差异初见端倪
二、走向求同存异的中苏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苏关系走向分裂(1958-1964)
第一节 走向分裂的背景及原因
一、军事合作的矛盾导致中苏在同盟方式上产生分歧
二、对美国的不同态度导致中苏在对外政策上出现分歧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导致中苏在对内政策上出现分歧
第二节 分裂初期的中苏关系
一、意识形态分歧的公开导致中苏关系呈现分裂态势
二、中国的经济困难促使中苏两国进入短暂的缓和
第三节 分裂后期的中苏关系
一、新疆问题与外交较量导致中苏关系趋向恶化
二、公开大论战导致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演变的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一、中苏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二、中苏关系演变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演变的启示
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二、对意识形态不搞争论
三、各国都必须正确认识时代特点和变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张毅;;中苏关系正常化过程的中美苏三大国立场[J];智库时代;2017年10期
2 胡勇;;中苏关系史的另一种写法——读李巧宁《新中国的中苏友好话语构建(1949——1960年)》[J];冷战国际史研究;2016年02期
3 李景贤;;见证全过程 细节全记录 记邓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下)[J];世界博览;2017年11期
4 王耀胜;;抗日战争时期中苏关系研究[J];山西青年;2017年16期
5 郝亚坤;;阐释中苏关系的新角度[J];南风窗;2011年04期
6 左凤荣;;新角度诠释中苏关系[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4期
7 姚昱;;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辨证法——读《中苏关系史纲》[J];俄罗斯研究;2008年04期
8 张劲;系统研究中苏关系的开篇——读《中苏关系始末》[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李瑗;全面研究中苏关系的一部新作──《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简介[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2期
10 董泉增;《民国时期中苏关系(1917—1949)》评介[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正祥;从结盟到对抗[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2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应俊;列强与中苏关系研究(1917-1924)[D];吉林大学;2014年
4 傅勇;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安徽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王葱葱;革命之路[D];上海大学;2012年
6 刘田;惠廷的中国研究述论[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赫鲁晓夫时期的中苏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张纪元;走向解冻—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转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孟岩;中苏关系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4 郭温玉;生态视野下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5 杨润含;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学者中苏关系史研究述评[D];扬州大学;2012年
6 张祖利;沈志华与中苏关系史研究论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赵静;国民党“清党”与中苏关系恶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演变中的中国主权观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海红;中苏关系“蜜月时期”赫鲁晓夫的对华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伯奎;中苏关系中的蒙古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5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3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