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苏南冲突时期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

发布时间:2020-10-11 06:29
   1948年初苏南关系的破裂可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一场悲剧,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战后受到第一次打击。这场举世震惊的冲突因发生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而变得更加令人费解。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开始都怀疑此事件的真实性,他们并不相信苏南关系会真的破裂。然而,随着苏南冲突的步步升级,尤其是在1948年6月28日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后,美国惊喜地发现,社会主义阵营再也不是铁板一块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中出现了美国可争取的对象。于是,美国开始小心翼翼地与南斯拉夫进行接触。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美国一直戒心未除,对苏南冲突一直采取坐视态度。 随着苏南关系的进一步恶化,1949年初,美国终于制定了援南政策并付诸实施,力图把南斯拉夫培植成为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代理人。因此,从1949年初到1954年,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形式的援助为南斯拉夫对抗苏联提供帮助,南斯拉夫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压力下也积极寻求美援。但是,这一时期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援助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不仅蕴含着曲折与反复,而且侧重点也一度发生变化。这种援南政策的多变性与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以及美国的战略目标的演变是密不可分的。 1955年5月,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主动访南,积极寻求与南和解,苏南关系在此后两年内得以缓和,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但力推不结盟运动的铁托,始终没有重返社会主义阵营,游离于两大阵营之外的南斯拉夫仍然为美苏争夺的对象。鉴于这种情况,这一时期美国对南斯拉夫实行了“恩威并施”的政策:一方面继续对南实行援助以与苏联争夺南斯拉夫;另一方面不时停止援南以警告南斯拉夫不要重返社会主义阵营。美苏的这种对南斯拉夫的争夺直到1957年底才告一段落。 战后美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有过曲折,充满斗争,其发展同南苏关系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反映出美苏在南的争夺。从苏南冲突乃至苏南逐步和解的整个时期看,美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是不断变化与调整的,其中南苏关系的变化是其最直接的、最表面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美国的对南政策在不同阶段还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8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苏南裂痕出现,美国静观其变(1948年-1949年初)
    1、美国静观其变的原因
        (1) 苏南长期以来关系友好
        (2) 战后南斯拉夫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紧张
        (3) 苏南分裂尚不彻底
    2、美国静观其变的表现
        (1) 美国政府对苏南分裂的反应相当保守
        (2) 美国政府对国内援南提议的态度十分冷淡
二、苏南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南实行援助(1949年初-1954年)
    1、援南原因
        (1) 承继杜鲁门主义,拓展马歇尔计划
        (2) 苏南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认识到南斯拉夫的可利用价值及其榜样作用
        (3) 南斯拉夫积极改善与西方的关系,并主动请求美援
        (4) 南斯拉夫重要的战略位置历来为各大国所凯觎
    2、援南举措
        (1) 经济和军事援助
        (2) 政治援助
    3、援南特点及其成因
        (1) 援助时断时续
        (2) 军事援助的比例渐增
        (3) 所有援助总量不多,且少于西欧主要国家
三、苏南关系逐步缓和,美国对南“恩威并施”(1955年-1957年)
    1、美国对南“恩威并施”的原因
        (1) 美国继续援南的原因
        (2) 美国减少或停止援南的原因
    2、美国对南“恩威并施”的具体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美荣;国际危机研究述评[J];欧洲研究;2003年06期

2 陈匡时;“9·11”事件后的世界格局和中国[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祥春;;美国对苏南冲突的反应和政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徐晓刚;就情报机构对危机整体预警问题的几点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5 葛兆富;关于朝鲜战争几个重要问题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张利华;苏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郭梅花;战后美苏在欧洲的争夺与苏东关系的变化和东欧剧变[J];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8 党庆兰;试论影响中美关系转折的“苏越”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党庆兰;;当代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与中美关系解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世均;库尔德自治运动中的一次重要尝试——论马哈巴德库尔德自治共和国的几个问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滕帅;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雪峰;苏联劳改营史研究(1918-1960年)[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鹏;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崔海智;共产党情报局:冷战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卓;冷战两大阵营对抗的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永;“小泉现象”剖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明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青;地区力量的整合与提升[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岑颖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突发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吴春兰;论中国当代文学生成中的“苏联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钟舒曼;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樊云峰;中小学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10 齐伟;美国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6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36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