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安会制度建设看合作安全
【学位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0
【中图分类】:D814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设
一: 欧安会的召开及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立(1972,11—1975,8)
(一) 欧安会的召开
(二) 会议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三) 欧安会第一阶段安全机制建设
(四) 欧安会第一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二: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发展(1977,10—1986,9)
(一) 欧安会第二阶段的国际形势
(二) 第二阶段欧安会进程
(三) 欧安会第二阶段安全机制建设
(四) 欧安会第二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三: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转变(1986,11—1990,11)
(一) 维也纳续会
(二)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
(三) 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
(四) 欧安会第三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四: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重新定型(1991—1994)
(一) 《1992年维也纳文件》和《开放天空条约》
(二) 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及欧洲安全与合作论坛的建立
(三) 欧安会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加强
(四) 欧安会布达佩斯审议会
(五) 欧安会第四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五: 欧安组织近年来的发展
(一) 欧安组织的弱化
(二) 伊斯坦布尔首脑会议
第二章: 制度化安全合作的理论分析
一: 安全合作的初级阶段—集体安全
(一) 集体安全概念
(二) 集体安全实践及其缺陷
二: 制度化安全合作形成的条件
三: 安全合作的高级阶段—合作安全
(一) 合作安全的提出
(二) 合作安全的概念
(三) 合作安全的原则及特点
(四) 合作安全实现的困难性
第三章: 对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实证分析
一: 欧安会实行的是合作安全原则
二: 欧安会安全机制形成的背景
三: 欧安会的作用
第四章: 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影响
一: 引发全球合作安全热
二: 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
三: 东亚模式是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初级阶段
四: 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安全发展的前景
(一) 合作安全发挥作用的前景
(二) 全球合作安全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清;;我国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转变[J];理论探索;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建章;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与合作安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辉;国际政治视野下的太空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王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5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7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10 谢许潭;美国与巴基斯坦反恐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立军;从欧安会制度建设看合作安全[D];外交学院;2000年
2 万雪飞;合作安全: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成君;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非传统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吉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王璐;冷战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庞东梅;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缓和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霖;冷战后东盟安全战略调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星;构建东北亚政治互信机制及中国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7年
9 李吉国;能源安全与大国博弈[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邓红燕;东亚区域主义分析[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838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3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