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从欧安会制度建设看合作安全

发布时间:2020-10-13 09:00
   90年代以来,合作安全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合作安全的概 念为人们知晓,与亚太地区进行的有关建立安全机制的讨论与探索密切相关。而 事实上,70年代以来,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后改称欧安组织)建立的一整套 安全机制体现了合作安全的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欧安会安全机制建设的分析阐 明合作安全的概念、原则、特点及实现的困难。与集体安全相比,作为一种制度 化的安全形式,合作安全是安全合作的较为高级的阶段。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出现 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世界其它地区正在进行的安全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合作安全的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欧安会创立以来近30年的安全机制建设进行分析。通 过对欧安会安全机制建设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安全机制的建设是 需要特定条件的。欧安会安全机制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美苏力量对比的平衡。同 时,安全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渐进和逐步趋向完善的过程。欧安会的安全机制建 设正是在五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特 别是随着冷战后欧洲力量平衡的打破,欧安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设也出现了弱化的现象。 第二章着重从理论上探讨制度化安全合作形成的条件。论文提出集体安全是 安全合作的一种初级形式,其弊端在于各国集体共识的难以形成和一旦形成以后 的现实操作困难。对制度化安全合作实现的条件要求较高,合作安全即为一种制 度化安全合作形式。对合作安全的概念、特点及实现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有助 于读者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合作安全观。 第三章是对欧安会合作安全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欧安会实行的就是合作安全 原则,其安全机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欧安会合作安全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第四章着眼于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影响。如引发了全球合作安全研究热,对中 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分析指出, 合作安全的东亚模式是欧安会模式的初级阶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安全有着较 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选题到写作的每个具体环节,无不凝结了朱立群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朱老师借给我许多相关资料,大大方便了我的写作。最令我感动和受益非浅的是 朱老师对论文的高度负责和极端认真的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震动,促使我不敢有 丝毫马虎,只有兢兢业业地不断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
【学位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0
【中图分类】:D814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设
    一: 欧安会的召开及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立(1972,11—1975,8)
        (一) 欧安会的召开
        (二) 会议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三) 欧安会第一阶段安全机制建设
        (四) 欧安会第一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二: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发展(1977,10—1986,9)
        (一) 欧安会第二阶段的国际形势
        (二) 第二阶段欧安会进程
        (三) 欧安会第二阶段安全机制建设
        (四) 欧安会第二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三: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转变(1986,11—1990,11)
        (一) 维也纳续会
        (二)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
        (三) 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
        (四) 欧安会第三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四: 欧安会安全机制的重新定型(1991—1994)
        (一) 《1992年维也纳文件》和《开放天空条约》
        (二) 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及欧洲安全与合作论坛的建立
        (三) 欧安会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加强
        (四) 欧安会布达佩斯审议会
        (五) 欧安会第四阶段安全机制建设小结
    五: 欧安组织近年来的发展
        (一) 欧安组织的弱化
        (二) 伊斯坦布尔首脑会议
第二章: 制度化安全合作的理论分析
    一: 安全合作的初级阶段—集体安全
        (一) 集体安全概念
        (二) 集体安全实践及其缺陷
    二: 制度化安全合作形成的条件
    三: 安全合作的高级阶段—合作安全
        (一) 合作安全的提出
        (二) 合作安全的概念
        (三) 合作安全的原则及特点
        (四) 合作安全实现的困难性
第三章: 对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实证分析
    一: 欧安会实行的是合作安全原则
    二: 欧安会安全机制形成的背景
    三: 欧安会的作用
第四章: 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影响
    一: 引发全球合作安全热
    二: 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
    三: 东亚模式是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初级阶段
    四: 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安全发展的前景
        (一) 合作安全发挥作用的前景
        (二) 全球合作安全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清;;我国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转变[J];理论探索;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建章;自给自足、自力更生与合作安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杜娟;国际规范的传播:社会化和本土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辉;国际政治视野下的太空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王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5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7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卢红飚;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10 谢许潭;美国与巴基斯坦反恐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立军;从欧安会制度建设看合作安全[D];外交学院;2000年

2 万雪飞;合作安全: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成君;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非传统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吉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5 王璐;冷战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庞东梅;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缓和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霖;冷战后东盟安全战略调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星;构建东北亚政治互信机制及中国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7年

9 李吉国;能源安全与大国博弈[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邓红燕;东亚区域主义分析[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838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38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