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论战述评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D829;D232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逻辑结构
一、中苏论战的由来和过程
(一) 中苏论战的背景
(二) 中苏论战的由来
(三) 中苏论战的过程
二、中苏论战的原因
(一) 外交战略的分歧
(二) 发展模式的差异
(三) 国家利益的冲突
(四) 意识形态的摩擦
三、对中苏论战几个主要问题的认识
(一) 关于斯大林问题
(二) 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
(三) 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问题
(四)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五)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问题
四、中苏论战的影响
(一) 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 打破了苏共在国际共运中的垄断地位
(三) 增强了中国党和人民独立自主地建设自己国家的信心
(四) 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
(五) 干扰和破坏了中国经济建设
(六) 促使了中共政治思想领域里“左”倾思潮的滋长
(七) 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五、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平汉;袁本文;;20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始末(上)[J];时代文学;2008年01期
2 周建英;关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决裂的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2期
3 余娟;吴丽娜;;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关系发展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1期
4 沈志华;;中苏在1958年的关系为何降到冰点[J];文史天地;2013年07期
5 卓爱平 ,王永贵;1960年中苏关系危机中的“和事佬”[J];湖北档案;2005年03期
6 卓爱平,王永贵;1960年中苏关系危机中的“和事佬”[J];党史文汇;2004年09期
7 孙其明;中苏论战与中国政治——一论中苏关系恶化对中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丁明;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02期
9 唐秀平;毛泽东与中苏论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李捷;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J];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屏芝;中苏论战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树辉;毛泽东的苏联(俄)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潘正祥;从结盟到对抗[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4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应俊;列强与中苏关系研究(1917-1924)[D];吉林大学;2014年
6 吕瑞林;苏联重新斯大林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8 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建领;毛泽东创新思维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潘信林;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明霞;中苏论战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潘小亮;赫鲁晓夫执政前期苏联对华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高新涛;试析1956-1964年的中苏分歧与论战[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彦伟;对中苏论战的再认识[D];河南大学;2010年
5 马海东;论中苏两国冲突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高楠楠;中苏大论战述论[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惠宁;邓小平与中苏论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尤金(Eugène Zagrebnov);1950-1960年中苏分裂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启明;毛泽东对苏外交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探析(1949-1965)[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秀娟;论苏联模式对中苏分裂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5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4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