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81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五、本文的创新尝试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
七、使用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 多边主义的理论沿革
第一节 多边主义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一、多边主义的概念
二、多边主义的类型
三、多边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多边主义的理论来源
一、霸权稳定论
二、地区主义理论
三、全球治理理论
四、建构主义
第三节 多边主义实践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时期(1648-1918)
二、形成时期(1918-1945)
三、发展时期(1945-1991)
四、走向繁荣时期(1991-至今)
第二章 多边主义的兴起与东盟的早期合作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性多边主义的兴起
一、多边主义的判断标准
二、为何从东盟开始
三、两个多边主义实例
第二节 东盟的运行规范
一、规范的概念与功能
二、东盟的普通规范及其实践
三、东盟的独特规范:“东盟方式”
第三节 东盟的政治合作
一、ZOPFAN 和SEANWFZ
二、柬埔寨问题
三、政治多边合作的成效与挑战
第四节 东盟的经济合作
一、早期的经济合作
二、1976 年之后的经济合作
三、经济多边合作的成效与限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盟扩大:多边主义的进展
第一节 东盟扩大的进程
一、冷战后地区形势的变化
二、印支三国入盟进程
三、缅甸入盟进程
四、入盟条件问题
第二节 东盟扩大:多边合作的意义
一、政治和安全合作意义
二、东盟扩大的经济意义
三、东盟扩大的制度意义
第三节 东盟扩大:多边合作的挑战
一、扩大对东盟规范的压力
二、扩大对经济方面的挑战
三、东盟与地区外大国关系的变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盟与东盟地区论坛
第一节 ARF 运行机制
一、ARF 组织结构
二、ARF 成员资格问题
三、ARF 双轨运行机制
第二节 ARF 发展进程及其特点
一、ARF 发展阶段
二、ARF 发展特点
第三节 东盟在ARF 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ARF 对东盟的重要性
二、东盟在ARF 发挥作用的条件
三、东盟在ARF 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节 ARF 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成员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二、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普遍性
三、集体身份的缺失
四、双边军事安排的制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盟与APT 合作进程
第一节 APT 合作进程的生成
一、东亚合作的设想
二、马哈蒂尔倡议
三、APT 合作进程的生成
第二节 APT 合作及其特点
一、APT 运行机制
二、经济合作
三、政治与安全合作
四、其他领域合作
五、APT 合作进程的特点
第三节 东盟在APT 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东盟在APT 合作中的地位
二、东盟在APT 合作中的作用
第四节 APT 合作的难题
一、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差异性
二、各方对合作的态度
三、双边和次区域合作:可能成为多边主义的垫脚石或绊脚石
四、东亚峰会:APT 合作进程的终结?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东盟多边主义发展历程总结
二、东盟多边主义的发展前景及其挑战
三、论文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颖;试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双边主义特征[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2 张晓霞;;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多边机制的模式及特征[J];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3 裴必胜 ,李碧华;越南经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J];东南亚纵横;1996年03期
4 刘云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华商的作用[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5 阳秀琼;;论坛 平台 商机——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综述[J];当代广西;2006年22期
6 温家宝;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洪森;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布阿索内·布帕万;阿卜杜拉·哈吉·艾哈迈德·巴达维;梭温上将;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李显龙;素拉育·朱拉暖;阮晋勇;;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致力于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34期
7 黄信;;2007~2008年东盟经济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8年03期
8 彭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带来新机遇[J];前进论坛;2010年03期
9 何塞L·通松 ,向来;地区经济—体化对越南的挑战[J];南洋资料译丛;2000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地区安全架构与多边主义”国际研讨会精华——亚洲:多边、安全与发展[J];国际展望;2004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2 许宁;科技革命对多边主义的多维建构效应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俞顺洪;“新区域主义”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都允珠;后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区域多边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斌;后冷战时代欧盟的中东政策与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张建新;霸权体系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芸;中国在东盟一体化中作用的思考[D];湘潭大学;2008年
2 郭蔚;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杨燕;重庆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及拓展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周颖;日本对东盟汽车产业的投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蒋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之背景下南宁商业地产运营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闫涛;冷战后东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应对[D];外交学院;2007年
7 孟晴;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D];外交学院;2008年
8 谢文斌;东盟自然人流动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易武;不对称国际税收竞争下我国税收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静;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7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4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