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战后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研究(1945-1967年)

发布时间:2020-10-23 00:41
   澳大利亚幅员广阔、四面环海,是一个处于亚太地区的中等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前澳大利亚是英帝国的一部分,英国是澳大利亚的保护国。太平洋战争成为澳大利亚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改变了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走向。战后澳大利亚在外交防务上从依赖英国转向追随美国,维持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成为澳大利亚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澳大利亚对印尼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基于地缘政治和防务因素的考虑。印尼是澳大利亚的北方邻国,境内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具有重大战略经济价值,战后澳大利亚开始重视同印尼的外交往来,在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中,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由于外交是功利性很强的政治,国家利益原则是外交政策决策的出发点,政治决策者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国际交往中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同时国家利益原则也是国家制定和调整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随着政治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的变动,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也在发生演变。工党政府时期澳大利亚对印尼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但由于苏加诺统治时期两国在政治观念上的差异及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自由—乡村党联合政府上台后澳大利亚对印尼的政策开始转变,从对印尼实施友好政策转为进行压制,这种状况持续至1965年印尼9.30政变的发生和苏哈托的上台。 除绪论、尾声以外,本文主要通过四章进行阐述研究。第一章为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形成,通过太平洋战争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战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和印尼的特殊战略地位来研究政策形成背景。而澳对印尼政策在政治上表现为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对印尼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的表现为科伦坡计划对印尼建设的援助。第二章为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转变部分。苏加诺统治时期所推行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和亲近共产主义倾向引起了澳大利亚的强烈不安,印尼与荷兰、马来西亚发生的地区领土冲突也进一步刺激了澳大利亚的“前沿防御”意识。这些引起了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转变,但迫于稳定周边环境的压力,在压制印尼的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又在力图维持与印尼的外交往来,避免两国关系完全破裂。第三章为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调整部分,9.30政变的发生是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调整的重要原因。政变致使苏加诺总统下台,印尼进入苏哈托威权主义统治时代。苏哈托政府奉行亲西方外交路线,注重国内经济建设,这些逐渐减轻了澳大利亚对印尼的忧虑,此时对印尼实施安抚与合作政策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澳大利亚开始调整对印尼的政策走向。第四章为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重点诠释部分,分为政策目标与影响政策因素两部分。在政策目标方面,主要围绕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澳大利亚自身国力、影响力的增强,得出了安全利益至上和扩大澳大利亚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是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制定的目标所在。战后影响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有:美国、澳大利亚执政党和两国在种族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其中美国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作为美国的盟友,战后澳大利亚在外交军事上紧密追随美国,印尼是冷战时期美国东南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制定围绕着符合美国的战略安排进行。战后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制定及其演变过程反映了澳大利亚的地区战略利益需要,二战以来随着澳大利亚自身国力的强大,澳大利亚对印尼的政策也体现了它试图通过其中等强国地位在周边地区提高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谋取国家利益。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861.1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一章 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形成(1945-1950)
    第一节 政策形成背景
    第二节 政策形成表现
第二章 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转变(1950-1965)
    第一节 澳印(尼)双方政治立场的差异
    第二节 印尼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第三节 地区安全问题与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的压制政策
第三章 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调整(1965-1967)
    第一节 政策调整原因
    第二节 政策的调整表现及其影响
第四章 1945-1967年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重点诠释
    第一节 政策目标
    第二节 影响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因素
余论:1967年以后澳大利亚对印尼政策的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苏;张秋生;;全球化进程中的澳大利亚民族文化问题探讨[J];东南亚纵横;2011年05期

2 刘延棠;;澳大利亚走向政治多元化[J];瞭望;2010年37期

3 吴磊;;多元文化主义视域中的澳大利亚民族政策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4 谢士法;梁立营;;美国对缅甸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缅关系的潜在影响[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荣宁;;试论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及相关政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赵鸣文;;2010年俄美改善关系的动因及前景[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7 王郦久;;俄罗斯的亚太战略新调整与中俄亚太安全合作[J];俄罗斯学刊;2011年02期

8 张健;;欧盟对北非、中东政策的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4期

9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20期

10 王顺达;;从价值观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看经济社会政策的价值引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保林;“近北”之行[D];苏州大学;2011年

2 蓝海涛;国际农业贸易制度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尹永波;欧盟东扩及其经济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岳小颖;从“保障安全”到“提升地位”:对二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的政策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民;入世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苌凤水;确定政策去向程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8 羊文辉;投入品补贴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刘建民;外商投资税收激励与中国涉外税收政策调整[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姐;战后澳大利亚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研究(1945-196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金凤;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政策调整[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丽娟;澳大利亚对美国不对称联盟关系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莉珍;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金晓文;中国绿色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农业支持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祝仰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府管理政策调整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张蜀豫;论近年来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D];新疆大学;2008年

8 沈媛;中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霞飞;WTO规则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李心瑞;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2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52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e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