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0-24 22:13
   本论文第一部分系统、全面地论述和分析了二战后俄日关系历史发展的特点。试图通过 对二战后(苏)俄日关系史实的分析,揭示俄日关系形成与演变的规律,加深对现实的理解, 从而为把握其未来演进趋势提供一个尽可能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二部分着重剖析了俄日关系 中的几个重大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也是把握俄日关系发展前景的关键。 二战以来俄日关系发展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受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为了保持地 区力量平衡或均势,从而有效维护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目的,未来的俄日关系将不断得 到调整。俄日关系中的领土争端、远东西伯利亚经济开发与合作、渔业纠纷和文化关系等问 题对两国关系影响深远,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使两国关系有一个质的飞跃。 近代的俄日关系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时期不择手段的争夺;战后的苏日关系又全面地折 射出以意识形态和社会特征划线的冷战的特点;冷战后十年的俄日关系集中体现了两国希望 通过调整各自的对外战略而实现世界大国的战略构想;同其它大国相比,冷战后的俄罗斯正 在经历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而日本也面临着战后以来最严峻的经济考验。可以说,两国 同时在重新寻找自我的认同。 十九世纪中期在沙皇俄国向北太平洋扩张的过程中,同当时尚未开国的日本通过签订《下 田条约》初步确立了国家关系。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战略,以俄日两国在远 东地区的争夺取代了延续百余年的沙俄向日本的单项侵略扩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日关系 的形成,突破了资本-帝国主义国际政治体制的单一格局,为东北亚的国际关系增加了崭新 的要素。 二战结束后,苏日关系进入了受冷战制约的、曲折的发展阶段。赫鲁晓夫时期的苏日关 系事实上是围绕苏美关系展开的,苏联对日本的外交是对美外交的补充,苏日关系正常化是 苏联分化日美关系战略的第一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日关系交织在错综复杂的苏美中三角 关系里。苏联对华遏制,对美缓和,日本对苏联的战略意义增大。苏联在政治上加强追求日 本,迎合日本改善苏日关系来抗衡中国在日本影响的增长。戈尔巴乔夫时期戈氏提出了苏联 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等的“新思维”。但由于日本对苏联国内的政局和舆论估计不足,并表 现在领土问题的态度过于强硬上,故两国关系没有出现所期望的突破。叶利钦时代中后期, 俄日关系在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积极发展,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俄日双边关系的改 善深深打上了两国内政变化和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烙印。这一时期的双边大系中,经济因 素占次要地位,更多的是两国战略上的需求。促使俄日关系改善过程中个人因素也占很大比 重。 从地缘政治上看,21世纪的俄日关系的发展状况和性质,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 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意在建立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周边环境,因此,今后的俄日关系是 中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有效维护和寻求最大的国家利益时借用的一支必要的力量。俄日关系 的发展,其中亦有牵制中国之意。在俄日关系的争端中,中国应该采取局外人的灵活态度, 避免同双方中之任何一方把关系搞僵。此外,一旦俄日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国应该对今后 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将会从中国的市场中分流到俄罗斯有个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俄日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北方领土”问题。目前俄日关系得到调整,但是横亘于两国间 的领土问题仍将是签订和平条约的最大障碍。关于色丹和齿舞两岛的主权,看来争论不大, 属于日本。双方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国后和择捉两岛的主权问题。争论一方面集中在岛屿的 历史发现和开发归属上,另一方面是关于《雅尔塔协定》和《旧金山和约》的法律地位问题。 独立初期的俄国内对出现了一场关于是否要归还“北方领士”的激烈争论。苏联和俄罗斯解 决北方领土的立场先后发生了从拒不承认有领土问题到同意分阶段解决的重大变化。俄罗斯 分阶段解决立场的核心是:先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再 考虑解决领土主权问题。日本的立场也先后发生变化。可见,俄、日在解决领士问题上的立 场在逐渐靠近。这是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前途卜出现的曙光。但是,鉴于领土主权仍是涉 及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所以解执北方领土问题的难度还相当大,前景还难以预测。 战后几十年来,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制约;俄(苏)日经济关系发展缓慢。随着经济因素 作用的日趋增大,经济关系的发展,必将对两国的政抬、外交以及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 重要影响。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当代俄罗斯与外国合作的主要空间和贸源蕴藏地区。日本作为 俄罗斯的近邻,从地缘战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观点看,俄罗斯远东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危 机最终将影响到日本的国家利益,基于这一点,日本对俄罗斯的政策应该更加现实,而不能 拘泥于领土问题。俄罗斯远东的地理位置不仅使俄罗斯在亚洲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远东 地区经济的振兴还将会拉动整个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俄罗斯同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前景关 键在于俄?
【学位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D851.2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篇 二战后俄(苏)日关系的演变轨迹
    第一章 历史回溯:二战前的俄日关系
        第一节 俄日在东北亚的相会和争夺
        第二节 十月革命到二战期间的俄日关系
    第二章 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中期的苏日关系
        第一节 苏联与对日媾和
        第二节 《旧金山和约》之后的苏日邦交正常化
    第三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日关系
        第一节 战略三角关系中的苏日关系
        第二节 苏联出兵阿富汗前后的苏日关系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日关系
        第一节 变化中的苏日外交环境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访日
    第五章 叶利钦时代的俄日关系
        第一节 1991-1995年的俄日关系
        第二节 1996年以来的俄日关系
第二篇 当前俄日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第一章 俄(苏)日间的领土问题
        第一节 北方领土的历史发现和开发
        第二节 北方领土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俄国内关于“北方领土”的争论
        第四节 解决北方领土的方案和前景
    第二章 俄(苏)日经济关系的历程及特点
        第一节 俄(苏)日经济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节 俄(日)经济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俄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
    第三章 俄罗斯和日本在西伯利亚远东的经济开发与合作
        第一节 俄日在西伯利亚远东的经济合作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俄罗斯和日本在远东地区经济开发与合作的前景
    第四章 俄(苏)日关系中的渔业问题
        第一节 俄(苏)日渔业关系的历史
        第二节 俄日渔业关系的一些特点
    第五章 俄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看法和文化关系
        第一节 日本人对俄罗斯缺乏信任感
        第二节 俄日文化交流及其对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信任和理解所起的作用
    第六章 中国与俄日关系
        第一节 冷战时代苏日关系中的中国因素
        第二节 冷战后的中俄日三边互动关系
        第三节 未来俄日关系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巍;互惠互利: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对华经济援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鹏程;苏东解体后“北方领土”问题下的日俄关系(1991-2010)[D];辽宁大学;2012年

3 李婷;历史记忆与日俄领土争端[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5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55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