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27 11:22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国际局势骤然变幻多厄,东欧巨变,苏联崩解。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受到空前质疑,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大胆提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了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也同样面临严峻考验。此时此刻,邓小平同志机智果敢地提出了28字外交方针,顶住了怀疑论调,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真正做到了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稳住了阵脚,最终实现了有所作为的目的。实践证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无可质疑的。中国稳住了阵脚,世界的两大主题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改变和动摇。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是无比英明和适时的,中国的外交就是为国内建设争取一个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结束后,中国得掌舵人也顺利实现了交接。江泽民总书记继续坚定地贯测邓小平战略思想,中国仍然全力致力于国内得建设和发展,中国得外交依然服务于为国内建设争取良好的、和平的、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依然判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不可动摇得主题。为了营造更好得国际环境,中国在90年代中期以后主动提出了自己的国际新秩序观,提出了世界多极化理论和尊重世界多样性理论,这些外交理论的提出都根源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核里。 时代跨入新世纪,中国的领导层顺利进入第四代,胡锦涛主席依然坚定不移地贯测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外交战略思想。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在这几代领导人的外交实践中得到了传承,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不可动摇。中国要谋发展,外交就须谋和平,只有和平得国际环境才能促进国内稳定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论”、“和平崛起论”。 总之,中国在冷战后,牢牢抓住了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不动摇,中国领导人在这一总的、根本的外交思想指导下,不断提出新得外交方针,发展着新得外交实践。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82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和平与发展思想之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时代主题的提出: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
    (一) 和平与发展的两大判断
    (二) 不当头、不扛旗的外交政策
    (三) 国家利益至上观
    (四) 高超的外交策略——"28字方针"
三、冷战后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 江泽民对和平与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二) 胡锦涛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和平与发展思想得继承与创新
四、冷战后初期:中国和平与发展思想的周边与大国外交实践
    (一) 苏东巨变后的周边外交调整
    (二) 90年代初的对日外交调整
    (三) 90年代初的对俄外交调整
    (四) 90年代初的对美外交调整
五、新世纪:中国和平与发展思想外交的新实践
    (一)、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二) 政治多级化战略
    (三) 周边外交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闯;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环境[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李君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发展的起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02期

3 刘剑华,孙宏根;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理论初探[J];理论与改革;1996年06期

4 刘剑华,孙宏根;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理论初探[J];理论学习月刊;1997年02期

5 鲁志美,吴胜君;试论邓小平对世纪之交中国国际环境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李战生;论我党周边外交思想的创新与发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05期

7 冯江源,刘月华;冷战后国际环境及其历史性变革[J];学术探索;2003年12期

8 黄仁伟;论邓小平关于保持国际环境稳定的战略与策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9 王金辉;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性[J];世纪桥;2000年05期

10 王明远;论邓小平外交理论与良好国际环境的建立[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嵘;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机制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晓丽;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常城;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济外交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罗珍;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娴;1949-1966年刘少奇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鹏飞;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闫向莉;从文明交往的角度看尼赫鲁外交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12年

10 屠春友;邓小平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斌;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GANERDENE LKHAGVAERDENE(珍妮);冷战后蒙俄关系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郑瑜;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狄良川;论邓小平外交思想在我国国际战略中的应用与发展[D];宁夏大学;2005年

5 张可;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怡萱;国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D];青岛大学;2018年

7 汪毕文;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在华亲和式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董亮;国际环境机制与可持续安全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2年

9 刘婷婷;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10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5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