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政策探析
【文章目录】:
一、印度核政策的演变
(一) “绝不制造”———和平核政策时期 (1947~1964)
(二) 从“公开选择”到“最后一根导线”———核政策模糊时期 (1965~1995)
(三) “最低限度的有效威慑”———核政策全面军事化时期 (1996至今)
二、印度核政策演变的基本规律
(一) 追求大国地位是贯穿始终的战略目标
(二) 稳定国内政局是印度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量
(三) “民用”在印度核政策之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
三、当前印度核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 强调不首先使用
(二) 强调不扩散
(三) 强调“三位一体”
(四) 强调军民结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义;;印度核力量现状与发展趋势[J];Aerospace China;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福;跨世纪的印度大国战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董涛;;评析高速增长的印度外汇储备[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世均;;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晓燕;;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J];沧桑;2008年03期
5 王恒科;;印度情报侦察装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电讯技术;2009年07期
6 林江;菲律宾和印度实行西方式民主制的必然性[J];当代亚太;2002年04期
7 王向远;;印度文学宏观特性论[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8 牛贵宏;一党独大体制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变迁[J];东南亚纵横;2003年06期
9 罗辉;刘骞;;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印度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9年05期
10 李巍;印度“东向政策”的目标及其进展[J];东南亚;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鸿雁;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聂宏毅;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D];清华大学;2009年
3 焦兴旺;大国经济及其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阮金之;冷战后中缅印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郭永正;中国和印度:国际科学合作的文献计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侯晋雄;转型期执政党整合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尚玥佟;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理论与反贫困战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随新民;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10 王丽;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欣;印度能源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栾育惠;冷战后东盟与印度战略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尹春芳;二十一世纪日印关系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高琳;文化因素对印度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郭兰;冷战后日印关系的演变及其成因[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益华;中印海权战略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忠;达赖集团的发展及国际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8 李燕;冷战后美印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鲁云鹤;国大党丧失一党独大地位的过程、原因及其对印度政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安今玫;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南亚援助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美;;印度维持统一的原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2 ;防务动态[J];国防科技工业;2010年02期
3 梁云祥;;“隐士之国”的改革开放?[J];中国企业家;2010年Z1期
4 蔡金曼;;从防务评估报告和新财年预算看美防务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10年03期
5 吴建民;;2010年大国关系展望[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年01期
6 陈宗海;;试论冷战后的中印外交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0年01期
7 刘晓凤;;公平VS效率——印度与俄罗斯社会保障支出的启示[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8 林晓光;;尘封“密约”再调查 日美关系起风波[J];世界知识;2010年01期
9 张沱生;;核恐怖主义威胁与中国的政策[J];世界知识;2010年02期
10 陶文钊;范庆华;;奥巴马的外交(三) 防止核扩散形势严峻[J];世界知识;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游战洪;科学家与国际政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3 史亚军;多边框架中的中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国观”与对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7 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D];复旦大学;2006年
8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力;冷战后时期印度的外交与战略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崔美玉;韩半岛和平机制建设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玲燕;印度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春晓;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之中;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燕;冷战后美印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伟伟;印度新闻法治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刘效红;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景海;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备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依依;印度理工学院办学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欣;印度能源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6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