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式”民主及其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8 12:03
   美国是最早实行西方式宪政民主体制的国家,“美国式”民主是西方民主的一个典范。到目前为止,“美国式”民主是世界上比较先进、比较严密的民主制度。美国一直将维护民主制度、在世界推进民主看成是重要的国家利益,这也是美国实现称霸全球的重要手段。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式”民主形成的独特条件及其特点。正是由于美国与众不同的历史渊源、自然条件、政治文化信念等原因,最终造就了“美国式”民主体制诸多与其他政治体制不同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探讨了“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效用。首先介绍了“美国式”民主中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总统与国会的分权、联邦与州的分权以及利益集团、思想库、政党、大众传媒、公众舆论的参与。在“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下,美国的外交决策权力主要由国会和总统及行政当局共同分享,总统和国会对外交决策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一般来说美国的外交权属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处于决策的边缘。美国是一个利益集团发达的国家,利益集团是公民参政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思想库、大众传媒、公众舆论等在外交决策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其次分析了“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效用。美国民主体制对外交决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它使外交政策合法化,能够得到国内有力的支持,能更好的代表公共利益;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外交决策低效、缓慢,浪费人力,物力,有时目光短浅,不能考虑整体和长远的国家利益。美国外交学者米德曾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民主社会不适合于在外交政策上取得成功。恰恰相反,美国外交过程的混乱,尤其是由于它植根于民主社会,长期以来总体上是有益的。” 第三部分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来论证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美国式”民主的各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对越战争决策的过程中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的消长,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公众舆论的转变,利益集团由于自身利益对战争态度的变化,这一切导致了越战最后的结束。在美国对华“PNTR”决策中,国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统为了使“PNTR”在国会的审议中通过,不得不利用传媒,公众舆论、利益集团等多方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最后和国会达成一致通过了“PNTR”。 托克维尔认为:“对外政策几乎不需要民主所固有的各种性质;相反它要求充分运用民主制度所缺乏的东西”。很多学者质疑美国外交决策中的多元化,认为这与外交的特性不相符,而从现实来看,美国的外交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关于美国民主与外交决策的三个悖论,公民政治自由与国家安全政策;武力使用的民主控制与安全政策的军事化;经济利益表达的多元化与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这三个悖论深刻的分析了民主与外交决策在实践中的矛盾。 美国是一个与民主有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民主成就了美国。美国用民主的方式制定出了外交政策,在外交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民主又成为其有力的手段。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8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美国式”民主及其特点
    (一) “美国式”民主形成的独特条件
    (二) “美国式”民主的特点
二、“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效用分析
    (一) “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
    (二) “美国式”民主对外交决策的效用分析
三、“美国式”民主与外交决策的互动——案例分析
    (一) “美国式”民主各因素在越南战争中的互动
    (二) “美国式”民主各因素在对华“PNTR”决策中的互动
四、“美国式”民主与外交决策的悖论
    (一) 公民政治自由与国家安全政策
    (二) 武力使用的民主控制与安全政策的军事化
    (三) 经济利益表达的多元化与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缉思;;中美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比较[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赵会荣;;论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决策的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1期

3 姜毅;伊嘉宇;;美、俄、日、印之外交决策机制[J];当代世界;2007年07期

4 张慧;;论外交决策中的理性决策模式[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郭新昌;罗鹏部;;外交决策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徐红霞,单秀丽,李丽佳;透视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丁英胜;;从战前英德的外交看绥靖政策与二战的爆发[J];世纪桥;2009年21期

8 秦亚青;;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杨冰双;;美国官僚政治及其对里根政府外交决策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年20期

10 郭定平;论战后日本政党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日本学刊;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晓林;中国外交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3 章伟;预算、权力与民主:美国预算史中的权力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杨捷;美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穆占劳;美国思想库与美中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任远喆;国内舆论与中国公众外交:“国家—社会”的研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7 孙丽萍;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1966)[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陆伟;日本对外决策的政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D];外交学院;2003年

10 唐翀;军人政治与外交政策[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后冷战时代美国政府外交决策中的媒体因素[D];吉林大学;2011年

2 边征贤;“美国式”民主及其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田;1962年中国对印度的外交决策剖析[D];外交学院;2012年

4 丁硕;外交决策模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勇;“日本型”外交决策的类型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于滨;布什执政以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主要因素[D];延边大学;2004年

7 宁雷明;外交政策分析理论和中国古代外交实践[D];外交学院;2004年

8 谷诚;美国外交决策中的利益集团因素[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育媛;掣肘之锚抑或主导之舵?[D];外交学院;2002年

10 王永芹;探析美国媒体与政府外交决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4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74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