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语境下的新“华夷之辨”——美国对华宣传与两岸政权形象的塑造

发布时间:2020-11-19 04:04
   1950年代,为配合冷战战略,美国宣传部门制定了以"华夷之辨"为核心的对华宣传政策。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美国把台湾国民党政权塑造为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大肆宣传新中国是文化"异端",指责其破坏中国文化。其目的是以此来动员东南亚华侨华人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和效忠,使华侨产生对于新中国的厌恶感和疏离感。这种宣传也是为了在世界舆论中为国民党政权赢得支持、诋毁新中国。美国宣传的实质是把民族身份认同问题整合进冷战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之争建构为文化身份的差异。
【文章目录】:
1956)'>一政治上的“华夷之辨”(19531956)
1962)'>二文化上的“华夷之辨”(19561962)
三文化艺术的保护者与破坏者的形象对比宣传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纪霖;;天下主义/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变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磊;;天下的另一种形态——东晋及东北族群政权建构中的天下意识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赵兵;;“世界潮流”:清末民初思想界的一种世界想象[J];人文杂志;2015年04期

3 郑志华;;中国南海U形线地图的可采性与证明力[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张萍;;晚清域外游记中的“春秋战国”与“夷夏之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志华;南海地图的法理解读与包容性海洋秩序的建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锐;张灏“幽暗意识”论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2 王思思;论郭嵩焘的道器观[D];湘潭大学;2013年

3 崔幸;抗战前后侯外庐的民族、民主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耿忠杰;天下、朝贡、帝国: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模式之比较[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杨智;;浅论孔子“华夷之辨”的民族观[J];学理论;2010年14期

2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鲍莹莹;“华夷之辨”与清初的政治法律认同[D];苏州大学;2014年

2 寇宇欣;食人记载与华夷之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宁;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关系与“华夷之辨”[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9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89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