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结束以来的乌克兰与中国军事合作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9 18:43
   冷战结束以后,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世界两个阵营的对抗也己结束,乌克兰作为一个新的主权独立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新阶段。乌克兰是前苏联最发达的共和国之一,其军事工业较为发达:航空业、航天工业、造船业、军工等行业都居于世界技术水平的前列。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技术工业综合体,因此乌克兰对西方和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出于加强国防和军事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发展与乌克兰的军事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时至今日,军事技术合作问题依然是乌中保持友好和战略密切关系的首要问题。在这种局势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关系和军事技术发展问题,并对两国军事合作的动力和障碍进行评估,总结乌中多年来的军事技术合作成果,对加强乌克兰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回顾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历史、分析两国军事合作现状、比较乌克兰和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技术领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冷战结束以来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内容和成果。在分析乌中两国军事合作历史和现状的同时,本文阐述了国际安全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国际安全新变量以及国际合作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分析乌克兰和中国未来军事技术合作的前景,两国军事合作的新增长点,以及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合作的建议和思考。乌克兰把中国当作军事技术合作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与此同时,由于乌克兰继承了强大的军事装备和技术装备,因此对中国来说乌克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近年来,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乌中军事合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和中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显著下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将乌中务实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加强战略互信,为两国军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本文提出了要确定乌中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方向和形式,明确这一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分析军事技术合作对乌克兰和中国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在未来的乌中军事合作研究中,既要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了解潜在的合作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地关注乌中现状及其发展程度,全面把握两国之间的合作动力和新的增长点,根据不同项目和战略需求及时调整两国的对外政策。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E25;D822.351.1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国际安全与合作理论
    2.1 国际安全理论
        2.1.1 现实主义国际安全理论
        2.1.2 新现实主义安全观
        2.1.3 国际安全的新变量
    2.2 国际合作理论
        2.2.1 国际合作的本质和类型
        2.2.2 国际军事合作
第3章 乌克兰和中国的军事合作状况
    3.1 乌中军事合作的发展历程
    3.2 乌中军事合作的现状
    3.3 乌中军事合作的成效
第4章 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动力和障碍
    4.1 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目的
    4.2 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动力
        4.2.1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安全局势的复杂化
        4.2.2 中国国防现代化战略的需要
        4.2.3 乌克兰军事工业发展的需要
    4.3 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障碍
        4.3.1 乌克兰和中国互信程度的降低
        4.3.2 中国对外军事技术依赖度的下降
        4.3.3 第三方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改善乌克兰和中国军事合作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乌中两国的战略互信
    5.2 寻找两国军事合作新的增长点
    5.3 强化两国军事人员的交流和培训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印度会迫于美国压力放弃印俄军事合作吗[J];军事文摘;2018年23期

2 罗豪;;新世纪俄印军事合作初探[J];国际研究参考;2017年09期

3 李抒音;;对中俄军事合作的历史考察与思考[J];俄罗斯学刊;2016年03期

4 凌春霞;马强;陈宇;;解析美日空军合作最新动向[J];航空世界;2017年03期

5 张文杰;温殿锋;;深化我国国际军事合作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年02期

6 张瞩熹;陈依工;;浅析国际军事合作中的后勤实践[J];军事历史;2012年01期

7 福田保;邵鸣;;美国和中国与东南亚的军事合作比较——权力转移与军事合作平衡[J];南洋资料译丛;2012年04期

8 李海明;蒙古积极发展同西方的军事合作[J];国际展望;1996年13期

9 郑欣;;从“勇敢的麻雀”看德法军事合作[J];世界知识;1987年21期

10 王亮;西德-美国的双行道军事合作综述[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伟宁;中美军事合作: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D];复旦大学;2005年

3 于海滨;当代俄罗斯军事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4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Alina Voloshyna(安林娜);冷战结束以来的乌克兰与中国军事合作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2 宋赛;中俄军事合作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3 涂义来(Eli Tirk);中印海上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向印度洋地区的军火出口与军事合作[D];南京大学;2018年

4 沈鹤;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宋浩;浅析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台“军事合作”[D];外交学院;2008年

6 杨子嘉;论打击索马里海盗国际军事合作机制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超;冷战后俄印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8 袁楠;中国与巴基斯坦安全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铨;中德军事合作与国民政府的军事现代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嘉伟;冷战后俄罗斯对东亚军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0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90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