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研究(1990-2005)

发布时间:2020-11-21 18:32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地理位置上的那样紧密,直到二战后这两个地区大国才建立了正式的官方的联系。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不顺利,一直是磕磕绊绊,错综复杂的。 通过考察冷战后澳印(尼)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国家利益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关系变化无常的主要原因。此外,澳印(尼)关系还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意识形态以及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澳印(尼)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它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澳印(尼)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世界发展潮流、亚太国际格局演变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以时间为序,从澳印(尼)关系起源和冷战时期的澳印(尼)关系入手,系统地考察冷战结束至今的澳印(尼)关系、以期能够对澳印(尼)关系的发展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并对未来的澳印(尼)关系进行展望。 论文除了绪论、结束语及后记外,共有三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回顾冷战时期的澳印(尼)关系,时间从1945至1990年,并分析困扰这一时期澳印(尼)关系的两大问题以及对影响澳大利亚和印尼外交政策的因素进行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了澳大利亚基廷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其中重点探讨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的形成以及它对澳印(尼)关系的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6年霍华德在澳大选中获胜成为总理开始到1999年东帝汶独立前。重点探讨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以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澳印(尼)关系的冲击和影响。第二阶段从1999年东帝汶事件后开始,将对1999年东帝汶独立后的澳印(尼)关系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东帝汶独立对澳印(尼)关系产生的冲击,并分析21世纪初期发生的两次重大恐怖袭击事件(“9·11”事件和印尼巴厘岛事件)对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影响。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它们之间关系和睦与否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澳印(尼)关系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研究历史应当是为现实服务。研究冷战后的澳印(尼)关系既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今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思考其它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86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一、冷战时期的澳印(尼)关系
    (一) 澳印(尼)关系的起源
    (二) 苏加诺时期的澳印(尼)关系
    (三) 苏哈托时期的澳印(尼)关系
二、基廷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1990-1996)
    (一) 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的确立
    (二) 基廷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
三、霍华德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1996-2005)
    (一) 霍华德政府前期的澳印(尼)关系
    (二) 东帝汶事件与澳印(尼)关系
    (三) "9·11"事件之后的澳印(尼)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恒;;论冷战后美国单边主义的嬗变[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2 张琦慧;;维护世界和平,理性反对霸权——浅析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在我国经济方面的表现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1年21期

3 马浩原;李树广;;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战略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1年15期

4 秦秋;;冷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原晶晶;杨晓强;;印度尼西亚华人及其资本发展现状[J];东南亚纵横;2011年06期

6 林梅;;印度尼西亚工业化进程及其政策演变[J];东南亚纵横;2011年06期

7 谭红梅;;韩国近三届政府对朝政策演化特点及实效评析——以“阳光政策”与“实用主义政策”考察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8 梁敏瑞;;印度尼西亚之宪政与民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张树华;;冷战后西方民主与民主化研究: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J];红旗文稿;2011年11期

10 ;现实主义、地理政治与美国大战略[J];现代舰船;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大平;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1953-196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9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利民;影响冷战后北约继续存续的决定性因素[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玉;冷战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6年

2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王小润;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范升龙;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管恩霞;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8 张静;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蓝茵茵;解读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复兴[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柏;论冷战后日本能源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3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93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