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安全: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 ——以“东盟地区论坛(ARF)”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30 18:01
“合作安全”是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与“冷战思维”相对立的全新的安全理念,它的基本思想在于“磋商而非对抗,确保而非威慑,透明而非秘密,预防而非纠错,相互依存而非单边主义”。由于它顺应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国际合作的潮流与趋势,体现全球化时代下的相互依存精神,特别是适应了亚太地区政治多样性、经济复杂性、文明多元化的状况,因此,这一理念诞生时间虽短,但其实际运用却已在亚太地区显示了勃勃的生机,对营造今日亚太相对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问题就是,“合作安全”是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理由如下: 首先,从实践的角度看,“东盟地区论坛(ARF)”是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泛地区官方“合作安全”组织,它在发挥维护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收到了良好的绩效:第一,ARF是冷战后东盟国家新的安全观念和以此为指导的新的安全战略的产物,它符合东盟国家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本国及整个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利益;第二,ARF的出现符合亚太地区大国的主观诉求和客观需要;第三,ARF以对话、合作...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阐释
(四) 本文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一、 “合作安全”理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内涵
(一) 康德的思考及“集体安全”的幻灭
(二) “合作安全”的先声--“共同安全”及“欧安会”的启示
(三) 发展中的亚太安全理念--合作安全
二、 ARF--“合作安全”在亚太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ARF--实践中的亚太“合作安全”模式
(二) ARF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功能分析
三、 理论视角:“合作安全”在亚太的理性分析
(一) “合作安全”在亚太的逻辑前提
(二) “合作安全”是增进亚太国家共同安全利益的有效途径
(三) “合作安全”在亚太的缺憾、面临挑战与前景展望
四、 “合作安全”与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选择
(一) “合作安全”与中国“新安全观”
(二) “合作安全”与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选择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南亚:位置所决定的命运[J]. 郑泽民. 世界知识. 2003(09)
[2]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J]. 陈寒溪.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02)
[3]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 孟祥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7)
[4]浅析中国新安全观形成的国际背景及其内涵[J]. 阎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01)
[5]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探析[J]. 梁云祥,赵天.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1)
[6]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探析[J]. 梁云祥,赵天. 国际政治研究. 2000(04)
[7]合作安全模式初探[J]. 石宝东. 国家安全通讯. 2000(07)
[8]亚太安全架构的现状、趋势及中国的作用[J]. 方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02)
[9]合作安全:亚太地区可行的安全模式选择[J]. 尹桂云. 当代亚太. 1999(10)
[10]东盟的新安全战略与目标[J]. 陆建人.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08)
本文编号:2948063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阐释
(四) 本文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一、 “合作安全”理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内涵
(一) 康德的思考及“集体安全”的幻灭
(二) “合作安全”的先声--“共同安全”及“欧安会”的启示
(三) 发展中的亚太安全理念--合作安全
二、 ARF--“合作安全”在亚太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ARF--实践中的亚太“合作安全”模式
(二) ARF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功能分析
三、 理论视角:“合作安全”在亚太的理性分析
(一) “合作安全”在亚太的逻辑前提
(二) “合作安全”是增进亚太国家共同安全利益的有效途径
(三) “合作安全”在亚太的缺憾、面临挑战与前景展望
四、 “合作安全”与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选择
(一) “合作安全”与中国“新安全观”
(二) “合作安全”与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选择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南亚:位置所决定的命运[J]. 郑泽民. 世界知识. 2003(09)
[2]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J]. 陈寒溪.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02)
[3]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 孟祥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7)
[4]浅析中国新安全观形成的国际背景及其内涵[J]. 阎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01)
[5]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探析[J]. 梁云祥,赵天.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1)
[6]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与作用探析[J]. 梁云祥,赵天. 国际政治研究. 2000(04)
[7]合作安全模式初探[J]. 石宝东. 国家安全通讯. 2000(07)
[8]亚太安全架构的现状、趋势及中国的作用[J]. 方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02)
[9]合作安全:亚太地区可行的安全模式选择[J]. 尹桂云. 当代亚太. 1999(10)
[10]东盟的新安全战略与目标[J]. 陆建人.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08)
本文编号:2948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4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