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制度中的遵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10: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遏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国际社会出台了一系列国际性气候协议并初步形成了国际气候制度,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规定了不同的义务。但是在国际气候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国际气候协议却并未得到较好的遵守,国际气候协议中有关国家信息通报,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的制度安排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违约。这既削弱了国际气候合作的实际减排效果,也增加了未来国际气候合作的难度。究其违约原因,一方面国际气候遵约中的利益考量和遵约能力差异问题是造成违约的内在根源,另一方面,国际气候协议中条文的模糊性和国际气候制度的软约束力特征也是造成违约的制度性原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气候变暖问题尽管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是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自公约达成以来令人失望的减排效果,制度有效性及制度的遵约问题必将成为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制度安排的焦点。完全抛开目前的制度安排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意味着前期高额交易成本的损失,现实的做法只能是对其进行完善。提高国际气候协议的透明度,兼顾效率和公平,增强不遵约的惩罚力度和加强国际法的作用。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分析工具与基本概念
四、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气候治理中的遵约问题概述
第一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目标及其指导原则
第二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表现、危害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表现
第二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危害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完善国际气候合作中遵约制度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节 提高国际气候制度的透明度
第二节 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增强对国际气候制度中不遵约现象的惩罚力度
第四节 加强国际法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02)
[2]2006年全球气候异常,多项纪录被打破[J]. 苗秋菊,张婉佩,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01)
[3]国际气候合作的现实与前景[J]. 赵行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05)
[4]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分析[J]. 杨兴,刘最跃. 时代法学. 2006(02)
[5]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国的参与和抉择[J]. 李广一,凌云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5)
[6]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J]. 何建坤,刘滨,陈文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6)
[7]试论俄罗斯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和法律后果——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为例[J]. 杨兴,周艳军. 时代法学. 2004(05)
[8]澳大利亚与气候变化国际公约[J]. 王艳芬.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9]略论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制度的发展[J]. 江国青. 法学评论. 2004(01)
[10]布什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析[J]. 朱庆华,王旭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03)
本文编号:3006765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分析工具与基本概念
四、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气候治理中的遵约问题概述
第一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目标及其指导原则
第二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遵约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表现、危害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表现
第二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危害
第三节 国际气候治理中不遵约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完善国际气候合作中遵约制度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节 提高国际气候制度的透明度
第二节 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增强对国际气候制度中不遵约现象的惩罚力度
第四节 加强国际法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02)
[2]2006年全球气候异常,多项纪录被打破[J]. 苗秋菊,张婉佩,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01)
[3]国际气候合作的现实与前景[J]. 赵行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05)
[4]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分析[J]. 杨兴,刘最跃. 时代法学. 2006(02)
[5]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国的参与和抉择[J]. 李广一,凌云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5)
[6]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J]. 何建坤,刘滨,陈文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6)
[7]试论俄罗斯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和法律后果——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为例[J]. 杨兴,周艳军. 时代法学. 2004(05)
[8]澳大利亚与气候变化国际公约[J]. 王艳芬.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9]略论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制度的发展[J]. 江国青. 法学评论. 2004(01)
[10]布什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析[J]. 朱庆华,王旭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03)
本文编号:3006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0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