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外交,“外宣”和“宣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中国传媒
发布时间:2021-02-16 06:07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传媒是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的首选“信源”,大多数时候民众也只能靠传媒来了解这些情况。因此,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得益于这种独特角色,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了一种“话语霸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了解,推动双方关系不断积极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负有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否如期建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传媒外交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中国媒体与东盟媒体能否合力推进信息流的流动。本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多视角全方位研究,以政治经济分析为主;在宏观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采取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坚持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中国传媒进行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详细阐述:引言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以及笔者为完成本论文所做的前期准备;正文第一部分对传媒外交从功能以及运作机制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将传媒外交置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1 传媒外交概述
1.1 传媒外交的功能
1.2 传媒外交的运作机制
2 传媒外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球以及地区影响
2.2 东盟国家传媒发展概述
2.3 传媒外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2.3.1 促进经济:增强“中国—东盟”经济信息互动
2.3.2 服务政治:促进“中国—东盟”全面的政治合作
2.3.3 传播文化:加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
3 中国传媒的外交手段:“外宣”和“宣外”
3.1 外宣的特点与模式
3.1.1 外宣的特点
3.1.2 外宣的模式
3.2 宣外:东盟作为中国传媒的传播资源
4 中国传媒的外交策略:“中国—东盟”传媒合作
4.1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基础
4.1.1 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
4.1.2 相近的亚洲地域文化和心理基础
4.1.3 双边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4.1.4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探索
4.2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障碍
4.2.1 政治因素: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纠纷
4.2.2 机制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部机制运行问题
4.2.3 传媒制度差异:传媒政策与法规不同
4.2.4 文化位差:语言、文化等差异性
4.3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对策分析
4.3.1 障碍对策分析
4.3.2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方式分析
4.3.3 融资合作
4.3.4 经营合作
4.4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趋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流与汉风[J]. 骆元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5(12)
[2]《看东盟》:省级卫视改版的创新范例[J]. 朱天,张金辉. 中国电视. 2004(09)
[3]《看东盟》的电视政治学阐释[J]. 蔡尚伟. 中国电视. 2004(09)
[4]“娱乐”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J]. 孙华,蔡尚伟. 新闻与写作. 2004(08)
[5]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分析及利益比较[J]. 舒波.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7)
[6]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J]. 周文贵. 国际经贸探索. 2004(01)
[7]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J]. 韦丽红,王汉君. 东南亚纵横. 2004(01)
[8]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 喻国明. 国际新闻界. 2003(02)
[9]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背景、期望和前景[J]. 盛力军,陈红升. 东南亚纵横. 2002(12)
[10]中国对东盟政策研究报告[J].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盟课题组. 现代国际关系. 2002(10)
本文编号:3036306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1 传媒外交概述
1.1 传媒外交的功能
1.2 传媒外交的运作机制
2 传媒外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
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球以及地区影响
2.2 东盟国家传媒发展概述
2.3 传媒外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2.3.1 促进经济:增强“中国—东盟”经济信息互动
2.3.2 服务政治:促进“中国—东盟”全面的政治合作
2.3.3 传播文化:加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
3 中国传媒的外交手段:“外宣”和“宣外”
3.1 外宣的特点与模式
3.1.1 外宣的特点
3.1.2 外宣的模式
3.2 宣外:东盟作为中国传媒的传播资源
4 中国传媒的外交策略:“中国—东盟”传媒合作
4.1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基础
4.1.1 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
4.1.2 相近的亚洲地域文化和心理基础
4.1.3 双边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4.1.4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探索
4.2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障碍
4.2.1 政治因素: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纠纷
4.2.2 机制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部机制运行问题
4.2.3 传媒制度差异:传媒政策与法规不同
4.2.4 文化位差:语言、文化等差异性
4.3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对策分析
4.3.1 障碍对策分析
4.3.2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方式分析
4.3.3 融资合作
4.3.4 经营合作
4.4 “中国—东盟”传媒合作的趋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韩流与汉风[J]. 骆元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5(12)
[2]《看东盟》:省级卫视改版的创新范例[J]. 朱天,张金辉. 中国电视. 2004(09)
[3]《看东盟》的电视政治学阐释[J]. 蔡尚伟. 中国电视. 2004(09)
[4]“娱乐”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J]. 孙华,蔡尚伟. 新闻与写作. 2004(08)
[5]北美自由贸易区成效分析及利益比较[J]. 舒波.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7)
[6]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J]. 周文贵. 国际经贸探索. 2004(01)
[7]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J]. 韦丽红,王汉君. 东南亚纵横. 2004(01)
[8]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J]. 喻国明. 国际新闻界. 2003(02)
[9]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背景、期望和前景[J]. 盛力军,陈红升. 东南亚纵横. 2002(12)
[10]中国对东盟政策研究报告[J].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盟课题组. 现代国际关系. 2002(10)
本文编号:3036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3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