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错误)认识对中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以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9 10:01
  政治心理学派是外交政策分析领域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的一个学派,它强调认知等决策者的个人因素对外交决策的影响。这一理论模式认为,一切客观的环境和现实因素只有通过决策者认知过程的过滤,才能发生作用,影响外交政策制定。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国外交政策时多采用史学的方法,对决策者认识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实际上,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尤其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一直是中国制定、调整外交战略的依据。本文通过阶段性的分析、比较中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阐释决策者的认识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并通过简单分析这些认识及认识变化成因,揭示决策者的信仰体系如何影响其认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外交决策。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外交政策分析中的认识因素
    第一节 外交政策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回顾
第二章 新中国对和平与战争的时代特征的认识
    1. 第一个时期:战后和平的可能(二战后初期)
    2. 第二个时期:战争危险和平建设并存的时代(建国初期至50年代后期)
    3. 第三个时期:战争与革命认识的“复归”(60年代)
    4. 第四个个时期:苏联成为大战策源地,战争一触即发(60年代末至70年代)
    5. 第五个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认识(80年代)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对和平与战争认识成因的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交政策分析的三个流派[J]. 张清敏.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9)
[2]美国对新中国外交研究近况[J]. 张清敏.  美国研究. 1999(04)
[3]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 牛军.  历史研究. 1999(05)



本文编号:3040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40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