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
发布时间:2021-06-06 20:18
1982年左右,是一个新的起点,自此至后,中国安全观逐步发生着新的变化。中国对战争与和平、多边外交、结盟、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军备控制与裁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对安全主体、安全威胁来源、安全内涵、安全维护手段等理论问题和时代主题、多边安全组织、国家利益判定等实践问题,都开始做出了新的回答。本文就是利用安全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描述并解释这一复杂的嬗变过程。 正文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框架:详述了安全理论的发展历程,比较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三种安全观的特征,分析了把文化视角引入国家安全研究中的意义及缺失,探讨了观念的作用与类型,阐述了安全观决定要素、类型与变化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设:现实主义安全观是讫今为止国际体系中所有国家本能的安全观,但当一国面临的威胁平衡发生变化时,其安全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威胁程度提高,则越倾向于现实主义安全观,威胁程度降低,则越倾向于新自由主义或建构主义安全观;一国安全决策中意识形态因素越淡化,则越倾向于新自由主义安全观或建构主义安全观;当一国所受国际结构的制约作用越大时,则越倾向于新自由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创新点
二、 文献综述
三、 概念辨析
四、 研究方法
五、 本文结构
六、 问题与进一步研究课题
序章:1982 中国安全观变化的新起点
第一节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做出新的科学论断
第二节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第三节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第四节 改变了对多边安全制度和裁军问题的看法
第一部分 观念与国家安全研究
第一章 国家安全研究: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安全研究与国际关系学
第二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历史阶段
第三节 国家安全研究理论流派比较
第二章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
第一节 冷战结束与国家安全研究的挑战
第二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分析
第三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批判
第三章 观念与国家安全的互动
第一节 观念与权力和利益的两种分析方式
第二节 观念的类型
第三节 观念的作用
第四节 观念与国家安全的互动
第四章 安全观的变化机制分析
第一节 安全观的判断方法
第二节 安全观的类型
第三节 安全观的变化机制
第二部分 中国安全观的变化: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中国的时代观
第一节 列宁的时代学说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
第三节 80年代中叶: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的确立
第四节 80年代末:第一次大辩论
第五节 20世纪末:第二次大辩论
第六章 中国的国家利益观
第一节 国家利益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研究
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
第四节 国家利益的阶级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国家利益目标优先次序的变化
第七章 中国的新安全观
第一节 “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
第二节 中国新安全观的国际背景与政策含义
第三节 解析中国新安全观
第八章 上海合作组织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上海精神”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含义
第三部分 中国安全观的变化:理论分析
第九章 战略文化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定义战略文化
第二节 传统思想
第三节 历史记忆
第四节 地缘环境
第五节 技术革新
第六节 组织机构
第十章 威胁平衡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威胁平衡与势力平衡
第二节 中国安全威胁的判断(一)
第三节 中国安全威胁的判断(二)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定义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中国安全观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概念
第四部分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十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的“理论要求”
第二节 中国安全政策研究的新探索
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限度与建构中国对外政策理论的可能
第十三章 国际结构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一个新解释视角
第一节 结构影响行为的方式
第二节 中国的大国意识
第三节 中国的责任意识
第四节 中国的规范意识
第五节 负责任大国安全观的实践:中国对多边安全机制态度的变化
终章:中国负责任大国安全观的演进:一项基于党代会报告的分析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对外政策部分)
附录二: 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
附录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对外政策部分)
附录四: 中国历年军费预算规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触的限度:美国战略思想的贫困与对华政策两难[J]. 李小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8)
[2]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J]. 章百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1)
[3]进攻现实主义与防御现实主义的争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李小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6)
[4]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J]. 王逸舟. 战略与管理. 1999(06)
[5]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伦理传统:西方与中国[J]. 时殷弘.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10)
[6]冷战后中国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J]. 楚树龙.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09)
[7]“温厚单极和平论”解析──评《美国治下的和平之后》[J]. 李小华. 美国研究. 1999(03)
[8]走向经济大国的中国与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以基于地缘政治与相互依存理论的分析为中心[J]. 李小华. 日本学刊. 1999(04)
[9]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新格局与中国的选择[J]. 李小华. 现代国际关系. 1999(04)
[10]从国家安全到世界安全———现实主义及其后[J]. 苏长和. 欧洲. 1997(01)
本文编号:321507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创新点
二、 文献综述
三、 概念辨析
四、 研究方法
五、 本文结构
六、 问题与进一步研究课题
序章:1982 中国安全观变化的新起点
第一节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做出新的科学论断
第二节 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第三节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第四节 改变了对多边安全制度和裁军问题的看法
第一部分 观念与国家安全研究
第一章 国家安全研究: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安全研究与国际关系学
第二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历史阶段
第三节 国家安全研究理论流派比较
第二章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
第一节 冷战结束与国家安全研究的挑战
第二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分析
第三节 国家安全研究的文化视角批判
第三章 观念与国家安全的互动
第一节 观念与权力和利益的两种分析方式
第二节 观念的类型
第三节 观念的作用
第四节 观念与国家安全的互动
第四章 安全观的变化机制分析
第一节 安全观的判断方法
第二节 安全观的类型
第三节 安全观的变化机制
第二部分 中国安全观的变化: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中国的时代观
第一节 列宁的时代学说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
第三节 80年代中叶: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的确立
第四节 80年代末:第一次大辩论
第五节 20世纪末:第二次大辩论
第六章 中国的国家利益观
第一节 国家利益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中国的国家利益研究
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
第四节 国家利益的阶级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国家利益目标优先次序的变化
第七章 中国的新安全观
第一节 “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
第二节 中国新安全观的国际背景与政策含义
第三节 解析中国新安全观
第八章 上海合作组织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上海精神”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含义
第三部分 中国安全观的变化:理论分析
第九章 战略文化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定义战略文化
第二节 传统思想
第三节 历史记忆
第四节 地缘环境
第五节 技术革新
第六节 组织机构
第十章 威胁平衡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威胁平衡与势力平衡
第二节 中国安全威胁的判断(一)
第三节 中国安全威胁的判断(二)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一节 定义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中国安全观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概念
第四部分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
第十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
第一节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的“理论要求”
第二节 中国安全政策研究的新探索
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限度与建构中国对外政策理论的可能
第十三章 国际结构与中国安全观的变化:一个新解释视角
第一节 结构影响行为的方式
第二节 中国的大国意识
第三节 中国的责任意识
第四节 中国的规范意识
第五节 负责任大国安全观的实践:中国对多边安全机制态度的变化
终章:中国负责任大国安全观的演进:一项基于党代会报告的分析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对外政策部分)
附录二: 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
附录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对外政策部分)
附录四: 中国历年军费预算规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触的限度:美国战略思想的贫困与对华政策两难[J]. 李小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8)
[2]改变自己 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J]. 章百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1)
[3]进攻现实主义与防御现实主义的争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李小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6)
[4]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三种需求的寻求及其平衡[J]. 王逸舟. 战略与管理. 1999(06)
[5]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伦理传统:西方与中国[J]. 时殷弘.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10)
[6]冷战后中国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J]. 楚树龙.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09)
[7]“温厚单极和平论”解析──评《美国治下的和平之后》[J]. 李小华. 美国研究. 1999(03)
[8]走向经济大国的中国与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以基于地缘政治与相互依存理论的分析为中心[J]. 李小华. 日本学刊. 1999(04)
[9]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新格局与中国的选择[J]. 李小华. 现代国际关系. 1999(04)
[10]从国家安全到世界安全———现实主义及其后[J]. 苏长和. 欧洲. 1997(01)
本文编号:3215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1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