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的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的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实力转移的时代,如何顺应当代国际关系中实力结构变化的趋势,科学合理地测度一国在周边地缘环境中的影响力,成为国家外交政策和周边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权力理论、硬实力和软实力理论、相互依赖理论,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地缘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近10年来中国在南亚各国和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结果表明:①2012年中国与南亚七国的综合实力比较,按照差距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说明国家本身的地缘重量,尤其是硬实力依旧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②近10年来,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在不丹、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地缘影响力最大,而在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最小。表明地缘影响力受国家间地理位置的制约,呈距离衰减的空间分布。③国家的实力和地缘影响力并非成正比关系。国家实力强大并不能代表其对外的影响力就强大。④无论在政策制度、国家形象还是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南亚各国间的软实力差距不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缘影响力 建模 中国 南亚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2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97)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地理位置独特,周边地缘环境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基辛格,2012)。从空间视角上看,中国是陆地国界线最长(2.28万km)、邻国最多(14个陆上邻国和8个海上临国)的国家之一,周边分布着6个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南;;国家软实力的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高程;;中澳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分析[J];当代亚太;2008年02期
3 杜德斌;冯春萍;;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4 陈军;葛岳静;华一新;王发良;杨胜天;曲波;李然;;“数字周边”总体架构与研究方向[J];测绘通报;2013年02期
5 胡志丁;葛岳静;鲍捷;于伟;;南亚地缘环境的空间格局与分异规律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6 毛汉英;;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前景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7 张江河;;美西战争与美国向东南亚地缘政治扩张的历史脉络[J];东南亚研究;2013年05期
8 陆大道;杜德斌;;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9 侯典芹;;美国的战略东移对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3年06期
10 万媛;;中国在南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概况[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周翠娇;;陈独秀早期民族国家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许二斌;全球化及其对民族国家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臧峰宇;;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商爱玲,周振超;政治符号:民本思想的功能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超;;中国军队的软实力与战略传播[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春福;;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理顺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7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8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李斌;;农民市民化与电大教育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石磊;;论培育公民社会对转变执政理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严文波;论党的十七大在扩大党内民主上的新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陈晋;宫鹏;廖安平;何超英;;全球地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制图[J];地理信息世界;2011年02期
2 陈军;王东华;商瑶玲;刘建军;赵仁亮;;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及实施[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1期
3 冯瑞云;美日共同开发并部署TMD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J];东北亚论坛;2000年02期
4 陈佩尧;亚太安全与中国[J];东北亚论坛;2000年04期
5 刘雪莲;;朝核问题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6 赵立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中韩日民族主义诉求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7 毛汉英;;世界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世界地理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8 陈航;;海港形成发展与布局的经济地理基础[J];地理科学;1984年02期
9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宗跃光;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周期性特征——以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杏红,任启民;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和区域一体化的周边战略[J];和平与发展;2005年03期
2 肖f^;陈丽媛;;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分析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崔雨川;;毛泽东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4 由旭 ,由冀;中国军事安全与外交政策在新千年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3期
5 张红霞;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解读与思考[J];前沿;2004年11期
6 程瑞声;中印国际地位的比较[J];南亚研究;1998年02期
7 程瑞声;中印国际地位的比较[J];南亚研究季刊;1998年S1期
8 程瑞声;论中国对亚太安全的新方针[J];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03期
9 赵楚;反恐战争与亚太地缘战略环境[J];国际展望;2001年23期
10 白忠祥,刘家定,张梅;论21世纪初中国睦邻外交政策[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北约瞄准中亚[N];人民日报;2003年
2 记者王比学;十三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品元;中国周边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艳;21世纪初的亚太格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的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2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