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

发布时间:2017-04-27 18:05

  本文关键词: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21世纪,动漫不仅成为日本产业振兴政策的重点领域,而且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大众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促成这一政策动向的除了日本动漫本身的魅力外,还有近年来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等在国际关系中的兴起,以及日本在国家形象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当前,日本外务省正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动漫等大众文化外交的战略规划和统筹。同时,日本国内也存在对动漫外交的批评,认为动漫的"国策化"贬低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容易助长狭隘的民族主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酷日本 动漫外交 日本外交 文化外交
【分类号】:G124;D831.3
【正文快照】: 日本动漫①在世界各地可谓家喻户晓、广为人知。Anime(动画)、Manga(漫画)、Otaku(御宅族)、Cosplay(角色扮演)等来源于日本的动漫语汇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标志着日本动漫已经从一个特定国家的文化,演变成了源于日本的世界性大众文化。②但是,直到最近日本动漫的流行还仅限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民;;文化外交 润物无声[J];华人世界;2007年09期

2 刘勇;;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外交[J];特区经济;2009年02期

3 门艳玲;谢桂玲;;文化外交刍议[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12期

4 杨艳;李仕波;;试论黎庶昌的文化外交[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胡文涛;;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边叶宏;;文化外交在国际外交战略中的双重效应及启示[J];理论前沿;2009年13期

7 海伦娜·芬恩 ,轩传树;论文化外交[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06期

8 崔潇;彭景;;从“孔子学院”看中国的文化外交[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郑晓旭;;浅谈美国对华文化外交[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10 胡腾蛟;;论文化外交[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佳;;文化外交能否提升日本软实力——以“动漫外交”为例[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2 吴咏梅;;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3 杨国栋;;文化外交视界中的典籍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5 俞辛q;;“满洲国问题”与日本的战时外交[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6 俞辛q;;“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日外交史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7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祝曙光;;胶济路风波与中日关系[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戴东阳;;中国驻日使团与金玉均——兼论金玉均被刺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10 戴东阳;;近60年来美国的近代中日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扬;日本外交四处碰壁忙,外务省人手不够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王泰平;鸠山式“曼波舞”[N];解放日报;2009年

3 邱震海(香港);“有事三法案”与日本外交新动向[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4 庞中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本外交的梦想[N];东方早报;2007年

5 记者 曹鹏程;日本各界强调要记住历史教训[N];人民日报;2006年

6 冯武勇;日本一味亲美恶邻,让布什挺“操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专稿 王寒;日本新外交是寻求自立还是被孤立[N];世界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薇;从商人到大使:丹羽宇一郎风格揭秘[N];华夏时报;2010年

9 方祥生;由“二元外交”到“三元外交”[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戴严;日本外交瞄准非洲[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樱井秀成;冷战后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文涛;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历史轨迹与个案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4 孙颖;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武向平;日本对德政策研究(1936-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贺平;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陆伟;日本对外决策的政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秀庭;日本文化外交的案例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2 薄鹏;公共外交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8年

3 苏玉;新加坡文化外交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周美娟;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朴宰范;韩国与日本的文化外交及其政策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卞正;试论日本文化外交(1991—2012)[D];外交学院;2012年

7 洪

本文编号:331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31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