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缘世界观”的理解与阐释——从西方利己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化
发布时间:2021-10-08 17:16
海缘世界观是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和阐释整个地球上的世界,不只是理解海洋本身,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的利己主义到人类共同体的范式演变与转换。走出西方中心论是一个漫长过程,麦金德的"海陆争斗的世界观"是个过渡。佩恩通过系统揭示人类不同区域如何通过海洋与河流、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社会网络,建立了重述世界历史的海-河网络解释框架。杨国桢基于本土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华海洋文明是和平导向的海陆一体型文明。习近平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自觉走向"类文明"层次上建构的"海缘世界观",其核心思想与精神可以概括为:以海为媒,广结善缘。"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为媒,必将促进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命运共同体对西方海权论的超越[J]. 李国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5)
[2]海洋安全危机背景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 张景全. 东亚评论. 2018(01)
[3]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J]. 强世功. 开放时代. 2018 (06)
[4]论黑格尔海洋文明论对中国海洋文化和文学研究的影响[J]. 毛明.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0)
[5]中华海洋文明论发凡[J]. 杨国桢.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7)
[6]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J]. 杨国桢. 海洋史研究. 2014(01)
[7]重新认识西方的“海洋国家论”[J]. 杨国桢.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2)
[8]论海洋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J]. 杨国桢,王鹏举. 中国海洋经济评论. 2008(00)
[9]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学科建设[J]. 杨国桢.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3)
[10]关于“全球史观”和世界史编纂的一些思考[J]. 孙立新,廖礼莹,于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编号:3424605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命运共同体对西方海权论的超越[J]. 李国选.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5)
[2]海洋安全危机背景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 张景全. 东亚评论. 2018(01)
[3]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J]. 强世功. 开放时代. 2018 (06)
[4]论黑格尔海洋文明论对中国海洋文化和文学研究的影响[J]. 毛明. 中华文化论坛. 2017(10)
[5]中华海洋文明论发凡[J]. 杨国桢.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7)
[6]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J]. 杨国桢. 海洋史研究. 2014(01)
[7]重新认识西方的“海洋国家论”[J]. 杨国桢.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2)
[8]论海洋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J]. 杨国桢,王鹏举. 中国海洋经济评论. 2008(00)
[9]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学科建设[J]. 杨国桢.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3)
[10]关于“全球史观”和世界史编纂的一些思考[J]. 孙立新,廖礼莹,于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编号:3424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42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