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外交关系探讨(1950-1992)
发布时间:2023-03-12 14:43
本论文主要考察了中国和以色列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950-1992),探讨了中以关系曲折的历史原因。中以之间的“不承认”政策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中国和以色列对国家核心利益的认识不同所造成的。以色列一直将确保国家的生存和维护国家的安全放在国家利益的首位。国际承认对以色列来说非常重要,但由于阿以冲突,许多国家担心发展与以色列的关系会损害本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都不愿与以色列交往。随着中东事态的发展,以色列逐步认识到,只有美国才能向它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只有美国才能确保它在中东的军事优势。与大国结盟是以色列对外政策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斗争的同时,积极地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寻求国际支持以减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中国把中东的一切动静都归结为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的操纵,并高举世界革命和武装斗争旗帜,鼓励和声援中东地区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称以色列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外政策中意识形态日渐淡化,日益注重国际交往中的经济利益,强调要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力争早日实现现代化。此时国际形势也开始缓和,...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争取国际承认初步接触(20世纪50年代)
第一节 朝鲜战争中以关系失之交臂
第二节 万隆会议中以关系的分水岭
第二章 意识形态干扰互不往来(20世纪6070年代)
第一节 中国“反帝反修”策略下的中东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第三节 以色列继续表现出对中以建交的兴趣
第三章 国家利益互补逐步解冻(20世纪80年代1992年)
第一节 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国际环境的改善与中以关系解冻
第三节 中以关系解冻的动因探析
1 政治上的互动
2 经济上的互补
3 军事上的互需
第四节 结束冷淡,适时建交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1409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争取国际承认初步接触(20世纪50年代)
第一节 朝鲜战争中以关系失之交臂
第二节 万隆会议中以关系的分水岭
第二章 意识形态干扰互不往来(20世纪6070年代)
第一节 中国“反帝反修”策略下的中东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第三节 以色列继续表现出对中以建交的兴趣
第三章 国家利益互补逐步解冻(20世纪80年代1992年)
第一节 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国际环境的改善与中以关系解冻
第三节 中以关系解冻的动因探析
1 政治上的互动
2 经济上的互补
3 军事上的互需
第四节 结束冷淡,适时建交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1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76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