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危机与美国对伊政策
发布时间:2023-03-25 01:51
伊朗核危机自爆发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热点问题。其由来及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巴列维王朝时期的起步时期、霍梅尼时期的暂停时期、90年代到2002年9月缓慢发展时期、以及2002年9月至今的核危机时期。在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既是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核技术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伊朗核技术发展的遏制者。可见伊朗核危机的实质是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不仅仅是核不扩散问题。美国在应对伊朗核危机的过程中,着眼于为中东战略实施扫除障碍、地缘战略、石油战略、改造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等四方面战略考虑。在政策上体现出三大特点,对伊朗态度时软时硬的策略性变化;双轨战略的实施;注重国际合作。而伊朗因素、伊拉克问题、其他大国因素则是美国对伊政策新特点的产生背景。从伊朗核危机发展的前景和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效果看,截至2007年4月,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美伊双方分歧、大国之间分歧、伊朗的强硬政策等三方面因素导致伊朗核危机陷入僵局。面向未来,伊朗核危机发展有五种可能:和平解决、军事打击、以色列对伊朗单方面军事打击、核问题继续僵持、伊朗进入核俱乐...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核危机之前的伊朗核技术发展
一、美国支持下的伊朗核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
二、美国制裁下的伊朗核技术(20世纪80年代~2002年)
第二节 伊朗核危机的演变(2002年9月至今)
一、伊朗第一次核危机(2002年9月16日~2003年12月18日)
二、伊朗第二次核危机(2004年6月27日~2004年11月14日)
三、伊朗第三次核危机(2006年1月3日至今)
第二章 核危机下的美国对伊(朗)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战略意图
一、为中东战略实施扫除障碍
二、伊朗地缘战略价值
三、控制伊朗油气资源
四、改造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第二节 核危机下的美国对伊政策特点分析
一、美国对伊态度软硬交替的策略性变化
二、"双轨战略"的实施
三、核危机处理过程中注重多边合作
第三节 美国对伊政策的制约因素
一、伊朗因素
二、伊拉克问题
三、其他大国因素
第三章 伊朗核危机美伊冲突前景分析
第一节 伊朗核危机陷入僵局的原因分析
一、美伊双方分歧
二、大国之间分歧
三、伊朗的强硬政策
第二节 伊朗核危机的前景分析
一、和平解决
二、军事打击
三、以色列对伊朗军事打击
四、核问题继续僵持
五、伊朗进入核俱乐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70289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核危机之前的伊朗核技术发展
一、美国支持下的伊朗核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
二、美国制裁下的伊朗核技术(20世纪80年代~2002年)
第二节 伊朗核危机的演变(2002年9月至今)
一、伊朗第一次核危机(2002年9月16日~2003年12月18日)
二、伊朗第二次核危机(2004年6月27日~2004年11月14日)
三、伊朗第三次核危机(2006年1月3日至今)
第二章 核危机下的美国对伊(朗)政策
第一节 美国的战略意图
一、为中东战略实施扫除障碍
二、伊朗地缘战略价值
三、控制伊朗油气资源
四、改造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第二节 核危机下的美国对伊政策特点分析
一、美国对伊态度软硬交替的策略性变化
二、"双轨战略"的实施
三、核危机处理过程中注重多边合作
第三节 美国对伊政策的制约因素
一、伊朗因素
二、伊拉克问题
三、其他大国因素
第三章 伊朗核危机美伊冲突前景分析
第一节 伊朗核危机陷入僵局的原因分析
一、美伊双方分歧
二、大国之间分歧
三、伊朗的强硬政策
第二节 伊朗核危机的前景分析
一、和平解决
二、军事打击
三、以色列对伊朗军事打击
四、核问题继续僵持
五、伊朗进入核俱乐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70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77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