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恐怖主义背景下我国恐怖活动犯罪新特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4-05-08 20:48
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其影响力不断传播其恐怖主义行为模式,使得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恐怖行为模式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相似性。从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件中可知,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在组织形式、犯罪实施方式、人员结构以及与境外国际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等层面与国外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了某种复杂的关联,这种关联主导下的犯罪模式将成为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发展的新态势。因此,从国际恐怖主义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深入研究国外恐怖主义行为模式对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呈现的新态势的内在关系,从根源上切断外来恐怖主义的影响,并以反恐本土化的角度及时调整预防和打击策略是反恐工作的重点。具体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群防群治,夯实基础,打造社区反恐警务模式;"网上和线下"双管齐下,打击"恐怖文化"传播途径;加强特殊区域反恐安全排查,从恐怖袭击可能的源头入手加强安保力量;加强专门化特警反恐处置力量及相关情报工作;强化国家、地区间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共同防范打击恐怖活动。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新动向
(一)恐怖主义全球化趋势依然未改变
(二)随着“伊斯兰国的”覆灭,其残部在“就地圣战”思想影响与中东恐怖分子回流交织在一起,破坏力依然巨大
(三)恐怖袭击的方式上,利用自杀式袭击或者和针对无辜平民的袭击方式盛行,恐怖袭击方式更加策略化
(四)恐怖主义传播模式上,国际恐怖组织利用其影响力宣传和通过恐怖人员为载体在“地理空间”以及思想和行为上的“恐怖主义模式输出”,其影响仍将持续
二、国际恐怖主义背景下我国恐怖活动犯罪新势态
(一)犯罪类型上看集团化特征明显
(二)学习国外恐怖组织组织形式,准军事化特征逐渐凸显
1. 武器装备准军事化特征明显
2. 恐怖袭击战术运用呈现准军事化特点
3. 在实施犯罪的组织和人员调配上体现了准军事化特征
4. 成员坚定的意志力、顽固的抵抗能力所折射出的准军事化特征
(三)犯罪集团成员泛社会化趋势明显
(四)国外恐怖势力对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渗透、影响作用较大
(五)恐怖活动犯罪嫌疑人接受极端思想途径的走向科技化、网络化
四、国际恐怖主义背景下公安机关处置恐怖活动犯罪策略探析
(一)群防群治,夯实基础,打造社区反恐警务模式
(二)“网上和线下”双管齐下,打击“恐怖文化”传播途径
(三)加强特殊区域反恐安全排查,从恐怖袭击可能的源头入手加强安保力量
(四)加强专门化特警反恐处置力量及相关情报工作
(五)强化国家、地区间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共同防范打击恐怖活动
本文编号:39678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新动向
(一)恐怖主义全球化趋势依然未改变
(二)随着“伊斯兰国的”覆灭,其残部在“就地圣战”思想影响与中东恐怖分子回流交织在一起,破坏力依然巨大
(三)恐怖袭击的方式上,利用自杀式袭击或者和针对无辜平民的袭击方式盛行,恐怖袭击方式更加策略化
(四)恐怖主义传播模式上,国际恐怖组织利用其影响力宣传和通过恐怖人员为载体在“地理空间”以及思想和行为上的“恐怖主义模式输出”,其影响仍将持续
二、国际恐怖主义背景下我国恐怖活动犯罪新势态
(一)犯罪类型上看集团化特征明显
(二)学习国外恐怖组织组织形式,准军事化特征逐渐凸显
1. 武器装备准军事化特征明显
2. 恐怖袭击战术运用呈现准军事化特点
3. 在实施犯罪的组织和人员调配上体现了准军事化特征
4. 成员坚定的意志力、顽固的抵抗能力所折射出的准军事化特征
(三)犯罪集团成员泛社会化趋势明显
(四)国外恐怖势力对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渗透、影响作用较大
(五)恐怖活动犯罪嫌疑人接受极端思想途径的走向科技化、网络化
四、国际恐怖主义背景下公安机关处置恐怖活动犯罪策略探析
(一)群防群治,夯实基础,打造社区反恐警务模式
(二)“网上和线下”双管齐下,打击“恐怖文化”传播途径
(三)加强特殊区域反恐安全排查,从恐怖袭击可能的源头入手加强安保力量
(四)加强专门化特警反恐处置力量及相关情报工作
(五)强化国家、地区间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共同防范打击恐怖活动
本文编号:3967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96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