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苏联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7 16:14

  本文关键词:苏联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因素 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


【摘要】:十月革命之后,在苏联的指导与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并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日后中共持之奋斗的目标。解放战争爆发后,苏联采取互相贸易的合作方式进行帮助中共,为中共解决了根据地经济问题。解放战争形势越发明朗,苏联对中共的援助开始公开及积极起来,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所体现。解放战争时期的美国,一如既往的支持国民党与中共为敌,以此达到它控制中国的目的。中共在解放战争中获得了全面的胜利,美国的对华政策陷入僵局。这时的国际上,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对峙局面已开始。由于中苏地缘政治上特殊的关系,再加上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巩固和经济建设都需要苏联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毛泽东选择向苏联靠拢,公开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七届二中全会,中共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事实证明,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历史的选择。而这一选择,与苏联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建国前夕,苏联对于我国如何制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问题,给出有效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议,中共虚心采纳,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通过米高扬访华及刘少奇访苏这一来一往中,中苏双方都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并有意结成同盟。在刘少奇访苏回国时,带回了苏联提供低息贷款的协定和第一批派遣来华的专家们。这对于当时的新中国,真的是雪中送炭,大大解决了当时的经济窘境。可以说,苏联因素对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苏联明确表示友好建交,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正式结成了同盟。此后,在我国制定“一五”计划和“156项工程”时,苏联提出重要的建议,并尽全力来援助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工业化建设,坚定不移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因素对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对于有很大的启示。首先,正确认识苏联对我国建国前后的种种援助,对于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都发挥极大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要盲目的追随苏联模式,要保持理性,找寻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在中苏建交同盟关系中,我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仍然适用于现在的国际关系。
【关键词】:苏联因素 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D829.51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10
  • 第一章 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背景10-17
  • 一、国际因素10-12
  • (一)苏联在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10
  • (二)美国在解放战争中对国民党的支持10-11
  • (三)国际社会两大阵营的对垒11
  • (四)地缘政治上中苏的特殊关系11-12
  • 二、国内因素12-17
  • (一)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选择12-13
  • (二)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需要苏联的支持13-14
  • (三)新中国经济建设需要苏联的帮助14-15
  • (四)新中国选择“一边倒”外交政策15-17
  • 第二章 建国前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建议17-22
  • 一、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蓝图17-19
  • (一)米高扬访华17
  • (二)七届二中明确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7-19
  • 二、苏联对新中国建立的建议和帮助19-22
  • (一)斯大林对新中国国体政体选择的建议19-21
  • (二)苏联的经济援助21-22
  • 第三章 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支持22-31
  • 一、在政治上对新中国的支持22-25
  • (一)中苏领导人会晤22-23
  • (二)同盟条约的签订23-24
  • (三)中苏同盟的历史影响24-25
  • 二、在经济上对新中国的支持25-26
  • (一)苏共对我国初拟的“一五”规划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25-26
  • (二)苏联援建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26
  • 三、对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影响26-31
  • (一)参考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26-27
  • (二)征求斯大林意见确定过渡时期总路线27-31
  • 第四章 苏联因素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影响的评价及启示31-35
  •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过程中苏联因素影响的评价31-32
  • (一)苏联因素加快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31
  • (二)苏联助力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31-32
  • (三)苏联因素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模式的基础32
  • 二、建国前后中苏关系带来的启示32-35
  • (一)国家利益至上32-33
  •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3-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8


本文编号:530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30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