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0 04:21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 官方发展援助 亚洲


【摘要】:官方发展援助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由人道主义援助发展而来,从二战后开始兴起。二战结束后,欧洲多国遭受重创,国家重建成为了战后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官方发展援助可以为受援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实现其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因此受到各国的青睐,官方发展援助由此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德国的官方发展援助起始于二战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由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牵头,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现改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套完善的官方发展援助体系。德国在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履行国际责任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目前,德国官方援助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当前国内有关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试图对冷战后德国在亚洲的官方发展援助情况做一个探析。首先,本文对官方发展援助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德国官方发展援助的缘起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其次,本文分别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的德国亚洲官方援助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其产生的一些变化。再次,冷战后德国向亚洲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动因分析是本文的一个着重点,本文主要从人道主义、经济利益、政治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冷战后德国亚洲发展援助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德国开始进一步重视亚洲官方发展援助。面对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时任德国总理的科尔认为亚洲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潜力,开始加强向亚洲地区提供官方发展援助。1993年7月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颁布了《德国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政策纲领》,纲领的颁布反映了德国对亚洲国家尤其是“有活力国家”的重视和关注。进入21世纪,德国对亚洲的官方发展援助稳步上升,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点,《2015亚洲发展新政策》的发布在对过去发展援助总结的基础上奠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援助国德国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动因进行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国际声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一种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的考虑。从受援国角度来说,经济援助可以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正是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推动了德国亚洲发展援助的形成和发展。从目前的受援国援助项目的落实情况来看,德国对亚洲地区的援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援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德国 官方发展援助 亚洲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51.6;D83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3
  • 一、选题意义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四、创新点与不足12-13
  • 第一章 德国官方发展援助的缘起与发展13-17
  • 第一节 德国官方发展援助的确立13-14
  • 第二节 德国官方发展援助的发展历程14-17
  • 一、冷战时期德国官方发展援助概况14-16
  • 二、冷战后德国官方发展援助概况16-17
  • 第二章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演变17-28
  •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17-19
  • 一、20世纪90年代德国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重点地区17-18
  • 二、《德国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政策纲领》18-19
  • 第二节 21世纪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19-26
  • 一、2000-2014年德国对亚洲的官方发展援助19-23
  • 二、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新政策——《2015亚洲发展新政策》23-26
  • 第三节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变化26-28
  • 一、重视区域合作26
  • 二、加强对难民问题的关注26-27
  • 三、发展援助范围缩小27
  • 四、官方发展援助用词的变化27-28
  • 第三章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动因探析28-35
  • 第一节 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人道主义因素28-30
  • 第二节 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经济利益因素30-33
  • 一、市场利益30-32
  • 二、能源利益32-33
  • 第三节 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政治因素33-35
  • 一、国际政治身份的认同33
  • 二、地缘因素影响33-34
  • 三、历史因素影响34-35
  • 第四章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成果及问题35-40
  • 第一节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的成果35-37
  • 第二节 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存在的问题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萍;;试析欧盟官方发展援助的特征[J];理论学刊;2010年07期

2 周永生;官方发展援助的政策目标[J];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朱凤岚;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定位与评价[J];当代亚太;2004年12期

4 朱凤岚;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规模透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2期

5 丁韶彬;;官方发展援助的新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5期

6 胡月晓;;关于官方发展援助[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1期

7 周宝根;;官方发展援助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2期

8 赵姝岚;孔建勋;;从日本对泰国的援助评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9 马丁·拉德纳;周明伟;;日本对东南亚的官方发展援助[J];南洋资料译丛;1990年02期

10 何帆;唐岳华;;冷战后官方发展援助的决定因素[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邋刘洪;我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官方发展援助[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梁懿娴;何时扭转“穷国向富国送钱”怪现状[N];国际商报;2008年

3 商务部研究院 周宝根;国际发展援助在危机中前行[N];国际商报;2009年

4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全球携手 共同发展(通讯)[N];人民日报;2002年

5 周宝根;无情危机 更需有情援助[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梁懿娴;国际发展援助需谨防缩水[N];国际商报;2008年

7 顾玉清;用行动促进“减贫”[N];人民日报;2007年

8 ;世行行长:富国援穷“吝啬”,美国应带头改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何洪泽邋席来旺;消除贫困还需各国共同努力[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驻约翰内斯堡记者 徐沅潮;非洲加快发展 期盼富国援手[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AYAH SESAY(赛亚);外援对西非经济的影响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孟俊伟;冷战后德国对亚洲官方发展援助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韩吕希;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邓念武;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及其变化[D];武汉大学;2005年

5 周洁;欧盟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演变及有效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骋;日本对印度的官方发展援助及其动因探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徐红亚;官方发展援助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阮垂蓉;越南对国外官方发展援助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9 李娜;“援助先锋”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逸汇;官方发展援助对FDI流入是否有促进作用[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6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66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