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至清末中国和文莱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8:04
本文关键词:宋代至清末中国和文莱关系研究
【摘要】:中国和文莱的交往历史悠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宋代至清末中国与文莱的交流频繁且深入。 宋代中国对东南亚地区采取开放政策,加之航海及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间的官方贸易及民间贸易得到均衡发展。在元代,往来于两国间的中国海商异常活跃,文莱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国。明代是中国和文莱关系发展的鼎盛时期。两国间的朝贡关系达到顶峰,官方贸易繁盛,民间贸易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三国商人的介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发展。此时中文之间的文化交流全面广泛,涉及诸多领域。清代中国和文莱的交往举步维艰,由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严重影响了两国间的正常交流。两国间的政治交流虽然基本停滞,但是民间贸易顺应时代变化,为中文关系的发展注入生机。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此时也更为深入,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本文以史料为基础,着重探讨宋代至清末中国和文莱关系的发展及变化,以期为中文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国 文莱 交流 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29;K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 选题意义8-9
- 二 有关文莱及中文关系研究的学术综述9-11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11-12
- 第一章 中国和文莱关系的全面发展时期—宋、元12-20
- 一 古文莱地名、地域考及宋以前中国和文莱友好交流概述12-14
- 二 宋元两朝对南海的经略14-16
- 三 航海及造船技术飞速发展16
- 四 朝贡及商贸交流16-20
- (一) 宋代两国的人员往来与民间贸易发展16-18
- (二) 活跃于两国贸易中的元朝海商18-20
- 第二章 中国和文莱关系的鼎盛时期—明代20-36
- 一 明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政策20-22
- (一) “先松后紧”的海防政策20-21
- (二) “倡官遏私”的贸易政策21
- (三) “顿足捩耳”的移民政策21-22
- 二 “你来我往”的朝贡关系22-25
- 三 外来势力入侵文莱扰乱中文贸易25-28
- 四 错综复杂的商贸往来28-32
- (一) 繁盛的官方贸易28-29
- (二)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间贸易29-31
- (三) 第三国商人介入中文贸易31-32
- 五 全面广泛的文化交流32-36
- (一) 华商移民文莱32-33
- (二) 中国文化传入文莱33-36
- 第三章 举步维艰的清代中文关系36-42
- 一 清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政策36-38
- (一) “有心无力”的海防政策36-37
- (二) “因势而变”的贸易政策37
- (三) “先禁止后保护”的移民政策37-38
- 二 基本停滞的政治交流38-39
- 三 以民间贸易为主的经济交流39-42
- (一) 顺应需求的民间贸易39-41
- (二) 华商在两国经贸交往中的桥梁作用41-42
- 第四章 结语—宋代至清末中文关系的变化及特点42-46
- 一 “先起后伏”的政治交流42-43
- 二 “坎坷不平”的经济交流43-44
- 三 “步步深入”的文化交流44-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附件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满秀;汤希;;论中国与文莱关系特点及前景[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唐云俊;韩品峥;;渤泥国王墓地考析[J];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3 王青;历代中国与文莱的友好交往[J];东南亚;1998年02期
4 庄国土;“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度”下文莱华人的社会地位[J];东南亚研究;2003年05期
5 季士家;关手ma泥国王墓和墓碑碑文问题——与史原同志商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5期
6 黄继东;海内知己 天涯比邻——读《渤泥国王墓探源》[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7 山根幸夫;邱明;;明代倭寇问题研究[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廖寅;;汉唐时期中国与南海诸国之关系[J];学术论坛;2007年11期
9 聂德宁;;中国与文莱贸易往来的历史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02期
10 方福祺;;古代的海上贸易与南海诸国的中国移民[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本文编号:569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692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