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23: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外交 文化 文化传播 传播方式


【摘要】: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转向以“软实力”竞争为主的综合国力较量。通过在公共外交平台进行文化传播活动,是当今各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恰当的传播方式,会有效的提升公共外交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文化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同时也为公共外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树立全新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为研究对象,以泰勒的文化分类理论和传播学中有关传播方式的分类理论为框架,通过对既有统计资料和相关定性资料的分析,考察和梳理了我国公共外交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现状,发现现有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内外因辩证原理”的方法论,对问题产生的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相对应的提出欲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文化传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既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传播方式、提高跨文化翻译的水平、加速自身的文化转型,也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文化传播、充分开展“群众路线”以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建立国民公共外交素养培育机制、以立法和制度建设建设完善公共外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疏理了我国公共外交中现有的文化传播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原理”,解析现有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途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中具体问题的一种尝试。希望能为今后我国公共外交和文化传播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拓展道路。
【关键词】:公共外交 文化 文化传播 传播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2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4
  • 1.2.1 国外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实践10-12
  • 1.2.2 我国公共外交的研究与实践12
  • 1.2.3 目前公共外交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12-14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理论工具14-17
  • 2 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的相关概念辨析17-29
  • 2.1 公共外交的定义和我国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17-20
  • 2.1.1 狭义公共外交和广义公共外交17-18
  • 2.1.2 政府是我国目前公共外交最重要的主体18-19
  • 2.1.3 民间主体逐渐上升为公共外交的主力军19-20
  • 2.2 文化及传播方式分类20-26
  • 2.2.1 文化的定义和特性20-22
  • 2.2.2 文化的分类22-23
  • 2.2.3 传播方式的分类23-26
  • 2.3 文化传播之于公共外交26-29
  • 2.3.1 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辩证统一关系26-27
  • 2.3.2 公共外交中文化传播的特点27-29
  • 3 现阶段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29-48
  • 3.1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人际传播方式29-33
  • 3.1.1 直接人际传播方式29-32
  • 3.1.2 间接人际传播方式32-33
  • 3.2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组织传播方式33-38
  • 3.2.1 跨国公司传播方式33-35
  • 3.2.2 非政府组织传播方式35-37
  • 3.2.3 国家传播方式37-38
  • 3.3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大众传播方式38-48
  • 3.3.1 平面媒体传播方式38-42
  • 3.3.2 立体媒体传播方式42-45
  • 3.3.3 网络媒体传播方式45-48
  • 4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8-64
  • 4.1 现有方式在传播效果上所显现出的问题48-54
  • 4.1.1 受众在接受度上有明显的分化48-50
  • 4.1.2 中、底层文化传播效果有限50-51
  • 4.1.3 非政府主体参与度低51-54
  • 4.2 形成问题的外因分析54-58
  • 4.2.1 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54-56
  • 4.2.2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冲突客观存在56-57
  • 4.2.3 我国的文化转型仍未完成57-58
  • 4.3 形成问题的内因分析58-64
  • 4.3.1 非政府组织发展缓慢58-60
  • 4.3.2 对人际传播的重视不够60-62
  • 4.3.3 制度和管理缺失阻碍大众传播的健康发展62-64
  • 5 我国公共外交中的文化传播方式的调整与改进64-77
  • 5.1 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及分析64-67
  • 5.1.1 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和新加坡的“市长班”培训64-65
  • 5.1.2 好莱坞电影和日本动漫65-67
  • 5.2 外因障碍的改进建议67-72
  • 5.2.1 提高公共外交中文化传播方式选择的针对性67-69
  • 5.2.2 注重跨文化翻译的作用69-70
  • 5.2.3 加速推进文化转型70-72
  • 5.3 内因缺陷的调整措施72-77
  • 5.3.1 传播方式的选择要从国家战略着眼72-73
  • 5.3.2 以“群众路线”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73-74
  • 5.3.3 建立国民公共外交素养培育机制74-75
  • 5.3.4 完善大众传播方式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75-77
  • 6 结论77-79
  • 致谢79-81
  • 参考文献81-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606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06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