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参与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18:25

  本文关键词:中国参与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策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 机制联系与互动 参与策略


【摘要】:气候变化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各国的注意,而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整体性”气候机制发展成与UNFCCC外的众多气候变化“零碎性”机制共同存在的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在这一复合体中,UNFCCC是主要机制,它的存在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相关的原则和框架,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机制障碍,使得其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作为气候谈判缔约方大会的重要成果《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期谈判问题也遇到较大的挫折,使得部分主要国家陆续退出,UNFCCC气候谈判在取得实质性进展方面鲜有成效。另一方面,与UNFCCC机制的发展困境不同的是,UNFCCC框架外的气候变化机制的发展却不断兴起,例如美国较早在框架外构建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主要排放国进程论坛、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以及中美气候变化工作小组,此外气候变化的重要职能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世界银行也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和气候融资的作用,各国也开始利用UNFCCC外的谈判场所磋商气候变化议题的相关观点和合作方式,例如国家集团和区域组织中的气候变化议题磋商机制,包括八国集团联盟、二十国集团联盟、亚欧首脑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机制中的气候议题磋商机制。而当某一领域机制密度增加后,就存在机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问题,不同类型的机制又会形成不同的机制互动的特点。本文立足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现状,讨论中国如何参与其中的策略问题,面对复合体笔者提出参与其中的两个挑战,即是否要坚持UNFCCC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参与框架外的气候机制策略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虽然UNFCCC主机制面临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但是中国仍应当坚持其主体性地位,因为它是气候变化机制的“整体性”的典范,对于构建全球气候治理秩序起到框架外机制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想要实现自身的气候变化利益诉求,仅仅依赖UNFCCC是远远不够的,在UNFCCC内遇到的问题也需要寻求框架外的气候变化机制来解决。在坚持UNFCCC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面对复合体内的“零碎性”气候变化机制,本文先讨论这些机制与UNFCCC主机制之间的机制联系和互动,根据重叠、平行、嵌套的机制联系对UNFCCC分别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中国参与UNFCCC外的气候变化机制的策略,进而形成中国参与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策略分析,在满足自身气候变化合作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中国如何坚持UNFCCC机制的主体地位,同时平衡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发展,给出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 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 机制联系与互动 参与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467;D8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词8-10
  • 绪论10-17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现状11-16
  • 三、文章框架及创新之处16-17
  • 第一章 中国参与气候机制复合体的现状17-23
  • 第一节 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概念及形成17-18
  • 第二节 中国参与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进展18-21
  • 第三节 中国参与气候机制复合体面临的挑战21-22
  •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中国与UNFCCC主机制23-33
  • 第一节 UNFCCC的机制困境23-26
  • 第二节 中国应坚持UNFCCC的主体地位26-28
  • 第三节 中国参与UNFCCC面临的问题28-32
  •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中国与UNFCCC外的气候机制33-44
  • 第一节 与UNFCCC的重叠机制33-36
  • 第二节 与UNFCCC的平行机制36-41
  • 第三节 与UNFCCC的嵌套机制41-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中国参与气候机制复合体的策略44-52
  • 第一节 中国参与气候变化机制复合体的目的44-47
  • 第二节 中国参与UNFCCC主机制的策略47-48
  • 第三节 中国参与UNFCCC外气候机制的策略48-51
  • 本章小结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树刚;何斌;;绿色气候基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的新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3年06期

2 张丽君;;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气候外交中的价值分析[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3 刘慧;谭人众;;减排外交语境下的中美欧气候合作前景论析[J];太平洋学报;2013年06期

4 张喃;孙振清;何延昆;侯小波;;论小岛屿国家联盟的内部机制——以国际气候谈判立场为分析起点[J];太平洋学报;2013年05期

5 徐莹;;中国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J];理论视野;2012年06期

6 王迎;周晓芳;;“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的背景及影响分析[J];环境保护;2012年11期

7 王伟男;;试论中美气候合作的局限性——以“三维棋盘”理论为视角[J];太平洋学报;2012年05期

8 王明国;;机制复杂性及其对国际合作的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杨毅;;国内约束、国际形象与中国的气候外交[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10 凌胜利;;中国气候外交的战略布局[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明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的形成及其挑战[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0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10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