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21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21:04

  本文关键词:21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关系 中日民间外交 友好交流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流历史悠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国家对外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日关系的冷淡期即小泉纯一郎内阁时期,由于其错误的言行导致中日关系降到了自中日恢复邦交化的低谷;中日关系回暖期即安倍晋三第一任期到菅直人内阁时期,2006年,安倍晋三上台后采取了对中国缓和的政策,中日关系开始改善,后经过融冰、迎春、暖春之旅是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平稳发展阶段;中日关系冷淡期即野田佳彦政府上台到现在,野田政府单方的执行钓鱼岛“国有化”政策使得中日关系陷入了新低点,安倍第二任期以来由于其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使得中日关系始终没有走出低谷。2014年北京APEC期间中日领导人实现了会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丝生机。 民间作为中日两国交流的桥梁,发挥着改善两国关系的作用。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日政治关系跌宕起伏,但是中日之间的民间友好交流却始终没有完全中断过。二十一世纪初的中日民间外交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民间经贸、文化、科教、旅游等方面的交流突出,并呈现出交流规范化和深入化等特点,但是中日民间外交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官方、民间等多方面来进一步促进二十一世纪中日民间外交的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 中日民间外交 友好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22.23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8-11
  • 三 、研究方案11-12
  • 四 、主要内容12-14
  • 第一章 民间外交的理论界定14-26
  • 第一节 民间外交的内涵界定14-19
  • 一 “民间外交”的概念与内涵14-19
  • (一)关于民间外交的主客体探讨15-17
  • (二)民间外交的内容17
  • (三)民间外交的特点17-18
  • (四)民间外交的目的与作用18-19
  • 第二节 民间外交与其他形式外交的区别19-21
  • 一 政府外交19-20
  • 二 公共外交20-21
  • 三 人民/国民/公民/公众外交21
  • 第三节 新中国的民间外交理念21-26
  • 一 周恩来的民间外交思想22-23
  • 二 新时期中国的民间外交理念23-25
  • 三 中日发展民间外交的动因分析25-26
  • 第二章 21 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历程分析26-36
  • 第一节 2000 年-2015 年中日民间外交的发展变化27-32
  • 一 中日关系“冷淡”时期的民间外交的实践27-29
  • (一)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纪念活动28
  • (二) 经贸往来持续发展28-29
  • (三)人文交流频繁29
  • 二 中日关系“回暖”时期的民间外交实践29-31
  • (一)官方外交中的民间交流30
  • (二) 民间交流全面复苏30-31
  • 三 中日关系“冰冷”时期的民间外交实践31-32
  • (一)友好团体积极奔走31-32
  • (二) 北京 APEC 推动民间外交的发展32
  • 第二节 21 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与功能分析32-36
  • 一 21 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33-35
  • (一)民间外交沟通机制化、渠道规范化33
  • (二)民间外交交流深入化、形式多样化33-34
  • (三)民间外交规模扩大化34-35
  • 二 中日民间外交的功能分析35-36
  • 第三章 21 世纪中日民间外交分析36-47
  • 第一节 21 世纪民间中日外交的存在的问题37-41
  • 一 受双边政治关系的牵制、民间外交缺乏独立性37-39
  • 二 偏重民间经济外交,未形成全面的交流体系39
  • 三 中日民间外交不平衡和非对称性39-40
  • 四 民间外交的边缘化分析40-41
  • 第二节 影响 21 世纪中日民间的原因分析41-47
  • 一 政治性原因分析41-42
  • (一)历史问题41-42
  • (二)领土问题42
  • 二 国际性原因分析42-43
  • 三 结构性原因分析43-44
  • 四 21 世纪中日民间外交问题分析—以旅游交流为例44-47
  • (一)案例内容简介44-45
  • (二)案例说明45-47
  • 第四章 中国进一步推动中日民间外交的建议47-54
  • 第一节 政府在推动民间外交中的对策分析47-50
  • 一 将民间外交的纳入对日整体外交的核心范畴47-48
  • 二 建立全中国参与推行的民间外交体制48
  • 三 国内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48-50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中日民间外交中的对策分析50-51
  • 一 企业50
  • 二 社会团体50-51
  • 第三节 个人在推动民间中日民间外交中的对策分析51-54
  • 一 留日的中国留学生和驻日华侨华人52
  • 二 知名的专家、学者、语言教育者52-53
  • 三 普通民众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附件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熙德;戴华丽;;开展民间外交 发展地方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J];当代世界;2006年03期

2 高群;;“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论坛在京举办[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4期

3 王玉贵;;试论周恩来民间外交思想[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4 王玉贵;;论民间外交[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小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拥抱世界——改革开放以来的民间外交[J];求是;2009年04期

6 陈丽媛;王志强;袁野;;中国民间外交的多维分析与对策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苏淑民;;民间外交与东亚区域合作[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玉贵;;构建和谐世界:民间外交的作用[J];学习与探索;2011年02期

9 李桃;;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J];理论观察;2011年01期

10 黄夏年;;充分发挥佛教对外服务的民间外交功能[J];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鹏;;中国与东南亚的民间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石善涛;;邦交正常化前的中日民间外交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丽;;试析胡锦涛民间外交思想[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涂怡超;;宗教民间外交与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陈维;;民间外交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特色的民间外交》评介[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6 田培良;;从乒乓外交看民间外交的作用[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7 柳思思;;浅议中国妇女民间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0冬季号(总第4期)[C];2010年

8 柳媛;;民间外交与中日邦交正常化[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朱蓉蓉;顾莹惠;王玉贵;;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龙武;;非营利机构是公共外交的执行主体——评《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与民间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芳;服务大局服务发展 开创民间外交工作新局面[N];杭州日报;2007年

2 蔡建国;借以世博平台大力推行民间外交[N];联合时报;2009年

3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志洲;发展民间外交 补官方外交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全国工商联联络部部长 刘红路;做好工商联民间外交工作应处理好八个关系[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5 实习生 宋寅清 宋季玮 记者 潘真;民间外交还需民间智慧[N];联合时报;2008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张胜军;中国民间外交指向“拓展性”和“反制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张胜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民间外交蓬勃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饶思锐;民间外交让海南更开放[N];海南日报;2013年

9 记者吕传忠;民间外交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前进[N];人民日报;2002年

10 黄泽全;发展民间外交 推动国际合作[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斌;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凤;吉林省民间外交推进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迁达;论民间外交的价值及其利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魏红霞;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贺炜洁;试论网络民间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3年

5 姚刚苓;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梅;中日民间外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维维;战后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李萍;海外中国青年开展的反制性民间外交活动[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9 李文宇;中日民间外交的肇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赐明;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1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